海桐皮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等。
植物识别
高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棕色,枝淡黄色至土黄色,密被灰色绒毛,具黑色圆锥状刺,2、3年后即脱落。3出复叶,互生,或簇生于枝顶;总叶柄长10~15厘米;小叶片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10~15厘米,顶端小叶宽过于长,先端渐尖而钝,基部近截形,或阔菱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叶脉均有稀疏毛茸;顶生小叶柄长3.5~4.5厘米,侧生小叶柄短,长约5毫米;托叶2,线形,长1~1.3厘米,早落。总状花序,长约15厘米,被绒毛;总花梗长7~10厘米;萼佛焰状,长约2~3厘米,萼口偏斜,由背开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红色,旗瓣长5~6厘米,翼瓣与龙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两束,花丝淡紫色,长3~3.5厘米,药黄色;花柱1,浅绿色,柱头不分裂,密被紫色软毛。荚果串珠状,微弯曲。种子1~8颗,球形,暗红色。花期3月。
药材识别
干燥干皮,呈半筒状或板片状,长约30~60厘米,厚约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纵裂纹及较密的黄色皮孔,边缘不整齐,微突起或平钝;皮上有大形钉刺,刺尖有时被磨去,可以剥落;基部圆形或长圆形而纵向延长;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韧,易纵裂,不易横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富纤维性。气微香,味苦。以皮张大、钉刺多者为佳。
药材基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
采集加工: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较易剥取,将树砍伐剥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晒干。
生境分布:野生或栽植为行道树。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通络。用于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各种顽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tongpi.com/tpjb/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