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海桐皮 > 广东海桐皮鉴别 > 正文 > 正文

狂飙爆火,广东人为什么坐不住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6 11:07:52
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这个春节,《狂飙》算是火爆全网。

还一度掀起了全民追剧狂潮,口碑和热度一起“狂飙”,豆瓣评分直飙9.1。

高启强虽然下线,可是大家对他的热议仍然不断,从“鱼贩子”到成为“黑老大”,功不可没的《孙子兵法》被卖脱销,还被央视网点赞,绝对是一部宝藏剧。

更有各种《狂飙》后遗症,比如引发网友对拍摄地广东江门的美食的热议。

看不到猪脚的猪脚面,不浇酱油的肠粉……

还有高启强和泰叔大力推荐过的“老陈皮”,都是江门饮食文化的细节表现,网友表示纷纷想去打卡。

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正是广东人,他骑着豪爵小摩托,穿梭在江门的大街小巷,烟火气十足,细节拉满的镜头,让观众不知不觉走进了这座悠闲的小城。

江门是大湾区重点城市之一,不过,它一直很低调,我们就来认真扒一扒剧里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吧。

美食一、肠粉

剧中的肠粉在广东十分常见,是很多当地居民早餐和夜宵的必选。

安欣来路边吃的就是肠粉,那场戏里,调查组徐忠和纪泽也慕名前来吃肠粉,三人在桌子上就吃了起来。

爱吃肠粉的朋友看着他们吃肠粉,为什么意难平了?

原来他们吃的肠粉竟然都没有放酱油!

什么?作为肠粉的灵魂搭档,怎么能少了酱油,真是恨不得为屏幕里的肠粉蘸上酱油,看着难受呀。

后来,导演徐纪周接受采访时才解释没加酱油的原因:

酱油容易把演员的妆花掉,避免补妆重拍……同样的,在剧中吃饺子的镜头里也没有蘸醋。

没吃过肠粉的观众一定很疑惑,加不加酱油,有那么重要吗?

许多不知道的观众以为肠粉和猪肠有关,最早在清代末期,就有了关于传粉的传说,那时候广州的大街小巷就能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了。

肠粉有一个与乾隆皇帝有关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游历江南,走到罗定州这里,品尝到了一种叫龙龛糍的美食,口感爽滑、细嫩,卷起来的样子倒像是肠子,于是就改为肠粉,一直延用至今。

肠粉由米皮、酱汁和馅料三部分组成。

好的肠粉,重点在米皮好不好,米皮要薄而透光,味道要香而浓郁,口感要顺滑、有劲道,方为上品。

米皮最好用当年的新香米,但新米粘性大,要用往年的陈米掺和进去,这样不仅味道香,而且口感软绵、爽滑,至于其中的配比,就看各家店铺的秘制配方了。

除此之外,磨米浆也是有标准的,特别是水米的比例决定着成品的好坏,再加上泡米的时间、磨制的速度都有一套标准,这样做出来才地道。

酱汁既然是肠粉的灵魂搭档,它的存在绝对是肠粉好吃与否的标准了,肠粉店里的豉油(广东人也叫酱油为豉油)味道一般都不一样,大多是独家秘制的配方,也是决定这家肠粉店好不好吃的关键。

这种酱汁是由酱油、高汤、鱼露和白糖等多种调料配制而成,鲜甜咸香的酱汁搭配口感爽滑的米皮,味道一绝。

在广东的肠粉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常见的广式肠粉,一种是潮式肠粉,前者卖相比较好看,也较广泛。

他们最大的区别其实是酱汁,广式肠粉更多的用豉油,而潮式肠粉除了酱油外,还有花生酱、芝麻酱等调味。

安欣吃的肠粉属于广式肠粉,从米皮到馅料,再到酱油,出锅装盘,到人们品尝着到这人间美味,都极度考验着师傅的功夫。

一勺米浆浇在铁盘里,手臂用力往前推,米浆顺着铁盘往下流淌,米皮变得又薄又透,手速麻利点儿的,这一会功夫能做好几张米皮。

师傅紧接着铲起米皮裹着鸡蛋,再切成几段块,淋上鲜美咸香的“灵魂”酱油,很快一盘细腻光滑的肠粉就出锅了。

而肠粉的配料也有很多种,牛肉、猪肉、虾仁、鸡蛋等,还可以再加上蔬菜组合。

在江门,肠粉店里有牛肉蛋肠、瘦肉蛋肠、猪肝瘦肉肠等,加上牛肉、猪肉、虾仁、鸡蛋等不同配料的选择,再配些蔬菜,冒着热气的肠粉一碗一碗的就出锅啦!

光滑细腻的米皮,再浇上浓郁的酱汁用筷子捣开被裹着诱人的馅料,夹着一块送进嘴里,那鲜香爽滑的味道,真回味无穷。

美食二:猪脚面

安欣时常吃的是肠粉,而高启强发达后多次点名要吃“猪脚面”,基本每次和安欣吃面都点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脚面”。

导演说,每次他们一起吃的猪脚面的目的都不尽相同,都能吃出三十六计来。不知吃的人带不带劲,反正我们看的人是太过瘾。

印象最深的是高启强小时候贫穷的心酸记忆:

“小时候点一碗猪脚面,妹妹吃猪脚,弟弟吃面,我喝汤”

直到长大以后,弟弟高启盛才知道哥哥最爱吃的是猪脚面,并不是只喜欢喝汤。

贫穷时的高启强,也曾是一个热忱和善良的人,哪怕是在即将被审讯前也要连干两碗猪脚面。其实,这时候猪脚面也是代表高启强的初心,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猪脚面是广东的传统风味小吃,汤色金红,猪脚酥烂、润滑,非常鲜美。

有趣的是,在被《狂飙》带火后,许多网友想尝尝这猪脚面的味道,猪脚面的销量直线上升,供不应求,还有网友备注:强哥同款。

张颂文还贴心的教大家做这个猪脚面,有人就研究了起来,发现《狂飙》拍摄地江门压根就没有“猪脚面”,只会在大街上看到“猪手面”、“猪脚饭”。

所以高启强时常点的“猪脚面”也许就是广东满大街的“猪手面”。

广东人为了更加精细地品尝食材的不同口感,专门把一根猪蹄区分为猪手和猪脚。

猪手和猪脚虽然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两样东西,猪手是指猪的前蹄,肉不是很多,主要以皮和筋骨为主,蛋白含量更高,嚼起来有劲道,所以价格较高一点。

猪脚是指猪的后蹄,肉质肥厚,用微火慢炖,咀嚼起来口感十分软烂。

但价格没有猪手贵,所以一开始没钱的高启强只能点一碗猪脚面,最后弟弟自首那次才点了猪手面,不得不说,剧组的细节太到位了。

这里的面是竹升面,也是老广最爱吃的,在《舌尖上的中国》也有专门讲到,在制面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鸭蛋,爽滑弹牙,非常有韧劲。

这一碗猪脚面见证了高启强起落沉浮的20年,“飞黄腾达”后,对待家人仍然喜欢亲手做一顿饭,习惯在小面馆叫上一碗猪脚面,这些都是高启强回归初心的寄托。

在大反派的人设下,这种微妙的内心情感让人触动,也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的丰满,有血有肉。

美食三:黄鳝饭

“老默,我想吃鱼了。”这是高启强与老默之间的默契,说明老默要去杀人,作为新旧两任的鱼摊摊主,这个台词很快就出圈了。

说到鱼,在江门还有一道美食不可错过叫黄鳝饭,最早起源于百年前台山的水步镇,位于海滨,盛产黄鳝。

江门满大街都能看到黄鳝店,鳝骨熬成汤煲饭,煲好的饭再加入鳝肉一起猛炒,最后再放回砂锅内焗,把黄鳝的鲜味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用传统的瓦煲“焖焗”的制作方法逐渐闻名,不仅开遍台山,广州、珠海也纷纷引进台山黄鳝饭,被誉为“饭中之王”。

黄鳝饭选用当地肉质更加紧实的体型瘦长的野生鳝鱼,准备好热水,将黄鳝放进去慢慢浸熟,这样鳝肉会更加嫩滑。

浸熟后,再将黄鳝放入冰水中冷却,小心的剔除骨头后,再将细嫩的黄鳝肉撕成一条条的,蒜蓉、姜丝等不能少,必须一起下锅爆炒,再放些料酒、胡椒粉等调料,最后在瓦煲中焖制。

而煮饭也是有讲究的,米洗净之后,在水里浸泡几小时,煮出来的米饭才软糯香甜。

米饭煮到快水干的时候,用勺子搅拌一下,再把炒好的黄鳝丝铺在粒粒分明的米饭上,接着用慢火把饭彻底煲熟。

桌上十几个煲滋滋作响,出锅前还会浇上一勺秘制的酱油,再充分搅拌,裹着一层鲜亮的酱油色的米饭,隔着屏幕都让人食欲大增。

掀开盖子的一瞬间,饭香夹杂着黄鳝的香味扑鼻而来,冒着白色的水汽,热气腾腾的上桌,虽然步骤比较复杂,但做出来绝对是美味佳肴。

黄鳝饭最美味的还属于煲底的饭焦,嫩滑的黄鳝肉和焦脆的尾巴,搭配香米饭,这碗黄鳝饭每一口都令人回味无穷。

美食四:陈皮

高启强不仅爱猪脚面,还爱喝茶,也喜欢用茶打通人脉关系。

细心的观众就会发现,在高启强与倪大红饰演的“老爹”泰叔的交流中,经常会提到的茶,指的就是陈皮。

高启强不仅劝弟弟少喝酒多喝陈皮,还泡了十五年的陈皮普洱给安欣,泰叔家里也放满一罐罐陈皮……

广东最好的陈皮在江门新会,可见剧组的用心,不遗余力地为新会陈皮做了一波宣传。

新会被称“中国陈皮之乡”,早在宋朝,新会陈皮就已经举世闻名了,并远销东南亚及美洲。

陈皮用当地种植的茶枝杆的果皮制干而成,是膳食里名贵的药材,用于泡茶或食用,当地还流传“百年陈皮,千年人参”的说法。

新会人开皮时,从果顶开始用三刀法或两刀去除果肉,再完整的剥出柑皮,翻转过来就像一朵花儿。

小小的一块陈皮,每当入秋,新会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晒橘皮,可见满城金黄遍地的盛况。

陈皮必须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栽培,整个步骤比较繁琐,但也特别讲究,经过晒干或烘干,3年以上的茶枝柑果皮,它的品质才是上等的。

若急于求成暴晒,不仅会让香气飘散,而且营养物质也会流失,太得不偿失了。

如果是20年左右优质的新会陈皮市场价可以达到每斤元左右,年份越长价值越高,怪不得剧中的高启强如此偏爱老陈皮了。

陈皮作为美食的辅料,也被新会人用到了极致。

大名鼎鼎的新会古井烧鹅就是用的新会陈皮,经过多种繁杂工序,烧鹅才能达到皮脆肉嫩,夹一块在嘴里咀嚼后,伴有陈皮清香的柑橘味,味道极好,吃的根本就停不下来。

另一种有名的糖水叫陈皮红豆沙,是广东人餐后爱吃的甜品。

陈皮水鸭汤伴有浓郁的陈皮香,鸭肉鲜嫩,入口回味无穷。

陈皮蒸鱼肉也是味道鲜美,陈皮去除了鱼肉的腥味,还增添了一缕甘甜。

陈皮酒绵绸醇厚,陈皮糕软糯香甜,与陈皮有关的美食简直数不胜数,深谙养生之道的广东人,懂陈皮的好。

从《狂飙》出圈的美食来看,其实是观众看到了真实的故事,不仅是演员精湛的演技,更是剧组用心的拍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专业和敬业。

镜头前的画面深度刻画人物形象,贴近生活的烟火气,在一饭一茶之间向观众传递人物背后的走向,看完觉得太过真实,怪不得都馋上了里面的美食。

作者

奇融冰豆

责编

向晚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tongpi.com/tpjb/1450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广东海桐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