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车牌代码:粤A;
广州市总面积平方千米,广东省排名第十二;
常住人口万,是广东省内人口最多的城市。
广州市在广东省内的位置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年。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号称“千年商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广州拥有商业网点10万多个,为中国十大城市之冠。天河路商业区、珠江新城、北京路步行街、江南西路商业街区、上下九步行街等为市内较大商圈。其中天河路商业区被誉为华南第一商圈
广州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管辖的城市总面积.4平方千米,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截至年12月,广州地铁共有13条运营线路(1号线-21号线、广佛线及APM线),总长为千米,共座车站,开通里程居全国第三,世界前五,日均客流量预计达万人次。广州地铁最高日客运量为年9月12日的.13万人次。
广州市地图
广州方言,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
广州地区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等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分布于大珠江三角洲、粤西地区,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镬耳屋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在明清时期,一般是出过高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乡绅方能采用,后来只要是发了财的村民,都会建造一所镬耳屋以显示其富有与气派。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清末至民国时期,广州还出现了东山洋房、石室圣心大教堂、沙面租界等的欧陆风情建筑,以及从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传入的骑楼建筑。
广州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民间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既符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文化。
广州著名的菜点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白灼虾、干炒牛河、广东早茶等。广州特色小吃有萝卜牛腩、牛杂、云吞面、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肠粉、猪肠粉、荷叶包饭、钵仔糕、鸡仔饼等。广州饮食业由“四园”为代表,分别为东园酒家、南园酒家、西园酒家和北园酒家,再辅以诸如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等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广州市人文旅游地图
广州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花城广场、广州塔、白云山、长隆旅游度假区、珠江夜游、陈家祠、宝墨园、沙面、圣心大教堂、岭南印象园、沙湾古镇、越秀公园、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沙湿地公园、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化温泉等景点最为盛名。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年,已公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广州传统有波罗诞庙会、广府庙会等节日。
广州迎春花市在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
广州民俗还有飘色、醒狮、龙狮、鳌鱼舞、黄阁麒麟舞、市桥水色、鱼灯、乞巧、凤舞、八音锣鼓、木鱼书、龙舟、北帝诞、生菜会、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等。
下面简单介绍广州市各辖区
广州市越秀区地图
广州市越秀区地图
越秀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
年3月15日起,越秀区下辖洪桥街道、北京街道、六榕街道、流花街道、光塔街道、人民街道、东山街道、农林街道、大东街道、大塘街道、珠光街道、白云街道、建设街道、华乐街道、梅花村街道、黄花岗街道、矿泉街道、登峰街道等18条行政街道。
总户籍人口.84万(六普),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公里。越秀区是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自秦朝在越秀区境内设南海郡治起,西汉南越王赵陀建南越国宫署,南汉国刘龚建广营宫室。自东吴设广州起,历朝所设军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
越秀区汇聚了8个朝代多年的文物古迹,五羊石像、镇海楼、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纪念堂、五仙观、六榕寺、光孝寺、石室圣心大教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均在该区。
越秀区作为广州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中山五路一带是广州最繁华商贸中心和古城文化旅游区,有北京路、海印地区、英雄广场、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贸区,有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东风路现代服务、流花会展等商务区。
越秀区交通运输有:
主干道:中山路、中山大道、先烈路、环市路、沿江路、天河路、白云大道、广州大道、东风路、人民路、解放路等。
桥梁:海珠桥、广州大桥、江湾大桥、海印大桥、解放大桥、人民路高架路、东濠涌高架等。
地铁:越秀区内有广州地铁1号线、2号线和5号线经过。区内1号线的地铁车站有杨箕站、东山口站、烈士陵园站、农讲所站、公园前站、西门口站,2号线的地铁车站有广州火车站、越秀公园站、纪念堂站、公园前站、海珠广场站。5号线的地铁站有小北站、淘金站、区庄站、动物园站、五羊邨站。
由于越秀区基本为广州旧城,所以,广州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多聚集在区内。据年底统计,越秀区内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的有5处(7个):光孝寺、怀圣光塔、圣心教堂、广州公社旧址和秦代造船工场遗址、镇海楼(广州博物馆[17])、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明代古城墙、“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和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市级的有22处;粤王井、三元宫、大佛寺、濠畔清真寺、城隍庙、绍武君臣冢、王兴将军墓、庐江书院(何家祠)、海员亭、光复纪念亭、黄埔军校校办事处旧址、广东省财政厅大楼、永安堂、爱群大酒店、东亚酒店、中央银行大楼、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市府合署)、广州解放纪念雕像合简氏祖祠,越秀山的五羊石像、水塔、四方炮台遗址。此外,还有一批内部控制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处,而其中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越秀区9.16平方公里域内站。
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
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
广州市海珠区地图
广州市海珠区地图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中部,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珠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荔湾区(含芳村)、番禺区相望,全区总面积90.40平方公里。区域的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
海珠是现区名,得名于古代广州珠江中的海珠石。海珠石与海印石、浮丘石合称“广珠三石”,又称“羊城三石”、“珠江三石”。在古代广州珠江河段中,海珠石居中,海印石在东,今海印桥、海印公园均因在海印石而得名。浮丘石在西。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李调元的《粤东笔记》、范端昂的《粤中见闻》中对“珠江三石”均有记载。
截至年,海珠区辖内有18个行政街和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8个街道:赤岗街道、新港街道、昌岗街道、江南中街道、滨江街道、素社街道、海幢街道、南华西街道、龙凤街道、沙园街道、南石头街道、凤阳街道、瑞宝街道、江海街道、琶洲街道、南洲街道、华洲街道、官洲街道。常住总人口为.37万人。
政府驻地海珠区广州大道南号。
海珠区是广州市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县,和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重要通道。区内河涌密布,水上交通方便,不仅是广州市区内的重要水路航道,还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内河港口及沿海港口。区内有客运货运码头,船舶可直达汕头、海口、三亚、厦门等沿海城市。陆路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路网遍布海珠区,12座跨江大桥与市内各区相连,内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和华南大疲乏横贯海珠区,广州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4号线、广州地铁8号线、广佛线、广州地铁APM线通过行政区。
海珠区主要风景名胜
海珠湖
海珠区新滘路南北一带,海珠湖是集雨洪调蓄、雨洪利用、引水补水、生态景观、被誉为广州的中轴绿心。
邓世昌纪念馆
海珠区宝岗大道龙珠直街龙涎里2号,邓世昌纪念馆其主体建筑邓氏宗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为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祖祠。
纯阳观
海珠区新港西五凤村漱珠岗,纯阳观建于清道光六年(年),是与三元宫齐名的广州市两大道观之一,是集自然风景,岭南园林,文物保护,历史人物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道教活动场所。现仅存山门、灵官殿、大殿、拜亭、朝斗台及李明彻墓。
海珠湿地
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海珠区东南部,被称为广州市的“南肺”和“肾”,主要包括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39条,总用地面积约公顷,水域面积达公顷,
双塔辉映
广州塔矗立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线的交汇处,与海心沙、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广州塔塔身高约米,天线桅杆高米,以总高度米的优势。赤岗塔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七年(9年),是楼阁式砖塔,是广州明代石雕佳作广州明代对外交往的宝贵文物。
广州市荔湾区地图
广州市荔湾区地图
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
荔湾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
荔湾,俗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素以“西关”、“荔枝湾”和“水秀花香”著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是广州老三区之一。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著名的外贸商埠——十三行所在地。
荔湾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拥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
截至年,荔湾区辖金花街道、西村街道、南源街道、逢源街道、多宝街道、龙津街道、昌华街道、岭南街道、华林街道、沙面街道、站前街道、彩虹街道、桥中街道、石围塘街道、花地街道、茶滘街道、冲口街道、白鹤洞街道、东漖街道、东沙街道、中南街道、海龙街道等22条街道,个社区居委会。
荔湾区历史文化,风景名胜
1、十三行
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闻名中外的千年贸易之都;而十三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见证地。十三行大致的位置为东至仁济路、西至杉木栏路,北至十三行路,南至珠江之间的区域。
2、荔湾广场
荔湾广场,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下九路。是一座占地四万多平方米、拥有六层共十四万平方米的商场、两千多间商铺及八幢共一千六百多套豪华住宅,建筑面积共三十一万平方米,集居住、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住群楼。
3、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商业街全长米,有骑楼式建筑间,建于20世纪初,是经国家商业部批准的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上布满各中、高级百货公司,附近还有西来初地、华林寺、玉器圩、酸枝街、古董街等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街,全国最大的农贸杂市一条街清平路更是享誉国内外。
4、西关大屋
八和会馆,时尚跑酷一族和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相映成趣。
领略岭南文化一定要到西关,到了西关一定要看“西关大屋”。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这一带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一带均能看到。
5、竹筒屋:广味不输西关大屋
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4至1∶8),形似竹筒而得名,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广州竹筒屋应运而生。据介绍,如今竹筒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多见于市中心区,惠吉西路、盐运西、甜水巷和将军东、西街段更为集中和典型。由于竹筒屋有低层、高密度、节约用地、邻里关系密切等优点,故成为广州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民居建筑。
斗姥宫
斗姥宫,位于金花街斗姥前和芦荻西的交会处。斗姥宫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广州城坊志》载:"斗姥即摩支利神,明两广总督熊文灿平海寇,于空中见之,遂立庙以祀。"斗姥宫是道教宫观,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海山仙馆
海山仙馆,是清代道光年间富商潘仕成在城西荔枝湾营造的一所私人庭园。虽然馆舍已湮,但曾以其庞大的规模、岭南水乡的庭园特色、丰富的多学科藏书享誉岭南,有"岭南第一景"之称。
醉观公园
醉观公园,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中号,芳村大道山村桥侧,紧靠花地河,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清末民初,芳村有八大名园。
广州市南沙区地图
广州市南沙区地图
南沙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为广州城市副中心,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截至年10月,南沙区下辖3个街道、6个镇,包括南沙街道、珠江街道、龙穴街道、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凤凰大道1号。南沙区常住人口7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54万人。
南沙区地处珠江出海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也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境内有珠江三角洲西部唯一的深水码头南沙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和广东省首个通过国家正式验收的保税港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广深港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广州地铁四号线等交通大轴线纵横贯穿。
南沙区内有高铁站:广深港高速铁路庆盛站;港口:南沙客运港;汽车站:南沙客运站;轨道交通:广州地铁四号线;公交线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快线和61条公交线路
南沙区历史文化,风景名胜
南沙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天后宫、虎门炮台、南沙湿地公园、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园、百万葵园等,其中南沙湿地公园以“湿地唱晚”之名入选“羊城新八景”。
1:虎门炮台
南沙区境内虎门炮台位于上横档岛、下横档岛、大角山、蒲州、大虎山、蕉门,年2月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大虎山炮台遗址、大角山炮台、蒲洲山炮台、上横档炮台(含永安炮台遗址)、下横档炮台。
2:天后古庙
天后古庙位于南沙区南沙街道塘坑村塘坑中街29号。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年)重建,现代有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面阔三间11.60米,深两进16.80米,建筑占地面积.88平方米。
3:水乡文化
南沙人民世代在江海、河涌、堤围、滩涂边生活,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和水乡文化。南沙黄阁麒麟舞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南沙水乡婚俗、香云纱染整技艺、南沙赛龙艇(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南沙疍家传统小食制作工艺等南沙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妈祖信俗
南沙居民世代靠海谋生,视妈祖为护航之神,每逢出海或遇天旱、洪涝都要祈求神灵庇佑,由此形成的妈祖信俗已延续近千年。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南沙区方言
南沙区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人操粤语。南沙地区粤语属于广府片、高廉片、罗广片、四邑片4个片中的广府片。
南沙区处于广州市南部,若将广州市番禺和南沙两区作为一个整体板块来看,语言差异可分为5个片,即北部市桥片、沙湾片,中部沙田片,南部黄阁片、南沙片。南沙区大岗、东涌、榄核、横沥4个镇属沙田片,黄阁镇属黄阁片,南沙街、珠江街、万顷沙镇、龙穴街属南沙片。另万顷沙镇十一至十四涌居民是年从灵山、鱼窝头一带渔业生产队迁移过来,属沙田片。
南沙区土特产有新垦莲藕、蕉门红蕃薯、横沥甜玉米、桂味荔枝、大井番石榴、万顷沙香蕉、番木瓜、葵花鸡、围垦青蟹、小虎麻虾等。
广州市天河区地图
广州市天河区地图
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民国十九年(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天河区筹建时,刚好兴建天河体育中心。因天河体育中心将成为全国六运会主会场,名气大,故区名取为天河区。
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现在的沙河涌)
天河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年由广州郊区分出组建,东与黄埔区相连,南与海珠区隔珠江相望,西到广州大道与越秀区相接,北与白云区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万人。
截至年10月,天河区下辖21个街道:沙河街道、五山街道、员村街道、车陂街道、石牌街道、天河南街道、林和街道、沙东街道、兴华街道、棠下街道、天园街道、冼村街道、猎德街道、元岗街道、黄村街道、龙洞街道、长兴街道、凤凰街道、前进街道、珠吉街道、新塘街道。天河区人民政府驻天园街道天府路1号。
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上,承西启东,接北转南,是广州市东进轴与南拓轴交汇点。区内交通资源聚集,拥有地铁、快速公交系统(BRT)、火车站等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中信广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和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均在区内。石牌至五山一带,汇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
天河区交通运输
陆路运输
桥梁:广州大桥、华南大桥、东圃大桥、琶洲大桥、猎德大桥等。
主干道:天河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园路、先烈路、广州大道、广汕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路、广园快速路等。
广州东站建在天河区内,BRT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4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广州地铁6号线、广州地铁21号线、广州地铁APM线经行天河区,在该区设有体育西路站、体育中心站、广州东站、林和西站及珠江新城站等站点。
天河区内有天河汽车客运站、东圃汽车客运站和天河大厦汽车客运站等大型汽车客运站。
天河地区乡音大多相同,但仔细考究起来,各处乡音仍有差异可能与河流有关系。沿着车陂涌、棠下、沙河涌三条涌两岸的村落,似乎有相似的发音。此外,猎德、车陂与龙眼洞两村位于天河区南北两端,直线相隔15公里,中间又相隔许多山林台地,但两村间竟然有很多乡音相同,而车陂水又刚好从北到南流经这两地。这说明,同一流域可能会形成相同的尾音,不同流域就会形成不同的尾音。这并不是说水质决定乡音,而是说可能在古代长时期内,人们处于山岭丛林相隔之中,互相间的交往只能通过水路进行。因此,沿水路上下村落的人们便形成共同的乡音。
天河区内有不少特色公园、名胜古迹和大型娱乐场所,旅游资源丰富。广州世界大观是广州市旅游的重要景点;华南植物园是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龙洞琪琳”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和广州十佳景点之一;天河公园被喻为天河区的“区肺”;由农民集资兴办的航天奇观集科普与娱乐为一体;天河区内还有天河体育中心、麓湖,以及富有乡村特色的吉山橄榄公园、前进杨桃公园、黄村东公园、长湴休闲公园和广东树木公园等景点。沿江风景区可让游人领略珠江新城及珠江两岸的美景。
迎春花市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其不但呈现了古老的岭南春节习俗,更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天河区举办第一届花市是在年,此后年年举办,从不间断。
广州市黄埔区地图
广州市黄埔区地图
“黄埔”地名的由来,一说环绕南海神庙前的珠江河段,古称为“黄木之湾”,整个河段称为“黄木河”,沿河两岸都称为“黄木”,由于乡音的关系,“黄木”遂转变成“黄埔”。另一说法出自黄埔村(历史上曾属黄埔管辖,后为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辖,该镇年7月撤销):黄埔村是南宋时对黄木河南岸一自然村命名的,该村面向珠江,呈椭圆形,开村时有黄、关、卫 3姓,宋末先后来了罗、冯、胡、梁4姓居民;古时,该村是珠江边的泥滩,称为“浦”;传说有一凤凰飞来该村地头洗身,所以叫“凰浦”;后因黄姓人较多,且是开村人,故改为黄埔(取“浦”字谐音“埔”)。
黄埔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白云区相连,北部与从化区毗邻,总面积.17平方千米。
现辖14个街道、1个镇:萝岗街道、夏港街道、联和街道、东区街道、永和街道、黄埔街道、红山街道、鱼珠街道、大沙街道、文冲街道、南岗街道、荔联街道、穗东街道、长洲街道、九龙镇。
黄埔区交通运输
公路
黄埔区交通干线密集,有国道、东二环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公路、广汕公路、广深公路、广园快速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广深快速路等路网体系。
铁路
广深铁路贯穿全境,连接广州市中心及深圳、九龙。
轨道交通
黄埔区有地铁6号线二三期、7号线二期、13号线、14号支线知识城线、21号线、5号线及东延段,规划8号线将设长洲站,预计年建成[26]。其中,6号线二期已于年12月28日开通,13号线、知识城线、21号线等4条线路均已动工,全区范围内共有29个车站。
5条有轨电车线路:萝岗至花果山、萝岗至天鹿湖、鱼珠至南岗、萝岗至黄埔客运港和夏埔围、镇龙至马头庄,总长度约84.2千米。串联西区、东区和广州科学城等经济带。
水运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珠江口内,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的所在地,是广州市的港口城区。黄埔港出海可通航大陆沿海各大城市,通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港口;内河航运沿珠江而上通达东江、西江、北江。穗港客运码头通过珠江航道到香港约65海里。
黄埔区自古以来是华南门户,拥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黄埔军校,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开发区,岭南文化中心地——横沙书香街、玉岩书院,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最有特色的“四地”缩影。黄埔区辖内有一千余年的文物古迹,座落着素称广州“东肺”的天鹿湖森林公园,拥有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科城锦绣。
广州市从化区地图
广州市从化区地图
从化区,隶属广州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面,东与龙门县、增城区接壤,南跟白云区毗邻,西和清远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冈、新丰县相连。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面积.5平方公里。
年,从化区设太平、温泉、良口、吕田、鳌头5个镇及街口、城郊、江埔3个街道。有行政村个,社区50个。区人民政府驻街口街。
户籍总人口63.万人。
从化区以珍稀温泉闻名于世,有“中国温泉之都”之美称,且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境内有多个湖泊水库,12万公顷青山,森林覆盖率67.2%。有旅游景区近20处,包括碧水湾温泉度假村、广州抽水蓄能电厂旅游度假区等国家4A级和3A旅游景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抽水蓄能电厂旅游区等4个广州重点生态旅游区以及广裕祠、五岳殿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吕田狮象岩人居遗迹、明朝时期的众多古村落文物古迹、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等一批文化景观。
年,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从化大桥建成通车。打通北部环线公路良平至溪头、塘基至车埗道路。国道旺城至明珠段、街人线民乐至人和段、龙石线等完成路面大修,河滨路顺利升级改造,丰盈路、荔香路升级改造完工。
从化人习惯讲从化本地话,从化本地话又称从化广州话,属粤语的次方言,因靠近广州,与广州话相似,是从化主要方言。讲从化广州话的约占全区总人口的75%,讲从化客家话的约占20%,讲省内其他方言或普通话、外省话的约占5%。
从化钱岗糯米糍荔枝、从化荔枝蜜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产品。从化荔枝名种还有水厅桂味、双壳槐枝。蔬果有无核红柿、三华李、杨梅、沙糖橘、葡萄、枇杷、红石白榄、青梅、白兔花生、高山番薯、车头粉葛、城康红葱头、吕田大芥菜、吕田腐竹等农副特产。“从化三花酒”“吕田头酒”“从化冬蜜”“荔枝蜜”“白菜干”“苦瓜干”“荔枝干”,以及“腊肠”“腊肉”“腊鸭”“腊猪脚”等均是从化知名土特产。
从原料到烹饪技艺上具从化特色的美食有吕田炆大肉、紫苏山坑螺、蒸炸山坑鱼、民乐捺鹅、盐水浸荔枝菌、泥焗走地鸡、桂峰酿豆腐、香叶乌鬃鹅、流溪大鱼头等。每当一家团聚时,从化农村居民有用糯米粉做糍吃的习惯,品种有艾糍和各类时蔬、肉馅料包成的或咸或甜的糍。
从化区蕴藏世界珍稀温泉、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全国首个无马属动物疫病区,有优美的绿道、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岭南特色浓郁的乡村以及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著名的景区有民国时期已扬名的从化温泉风景区,4A级景区有碧水湾温泉度假村,
3A级景区3处:溪头旅游度假村、大丘庄园、宝趣玫瑰世界;
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广东省广州市旅游特色镇村8处:吕田镇莲麻小镇、温泉镇温泉浪漫小镇、温泉镇南平静修小镇、良口溪头村、城郊西和万花风情小镇、鳌头西塘童话小镇、太平镇钱岗村、温泉宣星村。
从化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广裕祠”;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五岳殿”;
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从化学宫大成殿(孔圣先师殿)”“‘寿’‘小桃园’摩崖石刻”“‘天医处’摩崖石刻”“‘枕流漱石’摩崖石刻”“‘百丈飞涛泻漏天’摩崖石刻”““防御使钟公祠”“钟轼墓”“邓氏宗祠”“邝衍聚夫妇合葬墓”“狮象遗址”“存理李公祠”“颜村陆氏大宗祠(及红砂岩石神案)”等。
广州市番禺区地图
广州市番禺区地图
番禺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中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位置,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南滨南沙珠江出海口,西邻佛山市顺德区和中山市,北接海珠区,全区总面积.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万人,户籍人口93.45万人。
截至年10月,番禺区下辖10个街道、6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市桥街道。
街道办事处:市桥街道、沙头街道、东环街道、桥南街道、小谷围街道、大石街道、洛浦街道、石壁街道、钟村街道、大龙街道。
镇:南村镇、新造镇、化龙镇、石楼镇、沙湾镇、石碁镇。
番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年)置县,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岭南建筑、岭南画派、粤剧曲艺、广东音乐等广府文化和鳌鱼舞、飘色、乞巧、醒狮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番禺还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历来有“食在广州、味在番禺”的美誉。番禺区内有广州南站、莲花山港等海陆交通枢纽,广州大学城聚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一批高等学府。
番禺区交通便利,境内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高铁客运枢纽广州南站,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于年9月23日正式通车运营,广州南站到香港西九龙站仅需48分钟。国家一类口岸莲花山港拥有每日往返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线,乘坐飞翼船仅需90分钟便可抵达香港。番禺区内分布广州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7号线、8号线、12号线、17号线、18号线、22号线和“六纵六横”高快速路网。
六纵:东新高速、新光快速、番禺大道、南沙港快速、京港澳高速、东部干线。
六横:南大干线、兴业大道、广明高速(金山大道)、莲花大道、亚运大道、沙湾干线。
依托高铁、城际轨道、地铁、高快速路等综合交通路网,番禺成为珠三角“1小时都市生活圈”的中心,30分钟可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45分钟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10小时内可达国内主要城市。
“番禺新八景”为:
欢乐长隆(长隆旅游度假区)、
莲峰观海(莲花山旅游区及海鸥岛)、
宝墨生辉(宝墨园)、
夫山叠翠(大夫山森林公园)、
大学新城(广州大学城)、
余荫留光(余荫山房)、
沙湾粤韵(沙湾古镇)、
番禺瀚映(番禺博物馆)。
番禺区部分旅游景点:
余荫山房: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墨园毁于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十载,扩至10万平方米,集清官文化、岭南园艺、岭南古建筑、珠三角水乡特色、古今艺术精品于一体。
留耕堂在番禺区沙湾镇内。为番禺沙湾大族何姓人氏的大宗祠
莲花山旅游区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海拔米,面积2.33平方公里,距广州市区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是一个融古代粗犷和现代秀美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年被广州市政府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莲峰观海”,同年还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
长隆旅游度假区,旗下拥有长隆欢乐世界、长隆国际大马戏、长隆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水上乐园、广州鳄鱼公园、长隆酒店、香江酒店、长隆高尔夫练习中心和香江酒家等9家子公司。是全国首批,广州唯一,国家级AAAAA景区。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番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接长洲岛,与琶洲岛、瀛洲生态公园隔江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规划中的广州新城约17公里,地处广州南拓发展上轴和都会区中。
大夫山森林公园是广州最大的公园,被称为“番禺的氧吧”。它位于番禺市桥以西三公里处,跨市桥、钟村两镇,毗邻顺德碧桂园,北与祈福新村接壤。公园总面积约亩。
番禺博物馆坐落于番禺区沙头街银平路龟岗东麓,番禺八大美景之一。馆区所占面积亩,分为多功能主体陈列大楼、东汉古墓群景区等三部分。
长隆欢乐世界是一个游乐园,首期占地面积亩。
番禺区特产美食有
沙湾姜埋奶,新垦莲藕,潭州白蔗,万顷沙香蕉,番禺荔枝,钟村凤眼果,大石水蒲桃,大石马蹄,大石四季仔(番薯干),谢村黄姜,沙湾水牛奶,大石腐乳,番禺米粉,番禺鲜虾抽等
广州市增城区地图
广州市增城区地图
增城区是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东部、广州市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截至年底面积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中国第五个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
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年撤县设市,年2月撤市设区。
增城区年,调整行政区划,下辖4个街道和7个镇:
4街道:荔城街道、增江街道、朱村街道、永宁街道;
7镇:中新镇、石滩镇、新塘镇、小楼镇、派潭镇、正果镇、仙村镇。
年9月2日,荔湖街道、宁西街道正式揭牌成立。
增城境内汉语方言主要有两种:粤语增城话与增城客家话。
增江鹤洲与荔城下罗岗蔡屋有多人在村内讲闽南话,对外讲粤语增城话或普通话。
正果畲族村民人,有99%在村内讲畲语,95%以上对外讲粤语和客家话,35%左右能讲比较流利的普通话。
增城境内粤方言主要聚居点是在增江两岸、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带,其中南部的新塘、沙埔、石滩为纯粤语区,仙村、三江、朱村的大部,荔城、小楼镇、正果、中新、镇龙的半数或近半数,派潭、福和、永和、宁西的部分也都操粤方言。客家方言的分布是北密南疏,主要的聚居点是县内北部和东北、西北部的丘陵地带,如正果、派潭、福和、永和、宁西,以及镇龙、中新、荔城、小楼各镇。
增城境内客家人口约占总人口40%,客家山歌甚为流行。有客家八音合奏《水底摸鱼》,客家流行歌《摘茶红妹》、《后生要打拼》,客家小调《桃花开》、《思恋歌》以及《客家平板》等;增城也以竹板山歌《夸老公,赞老婆》、山歌剧《舞春牛》、客家歌舞《请到白水仙境来》等作品。
增城区部分风景名胜
牛牯嶂因山体像伏于地上的牛而得名,位于派潭镇北部,海拔4米,为增城区第一高峰。整个山体盘亘数十公里,北与龙门县交界。
水山位于朱村街,距荔城街20公里,有公路通达。主峰海拔米,山势陡峭,景致秀美,为古代增城八景之一。
南香山古称南樵山,与粤中名胜西樵山、东樵山鼎足而立。位于新塘镇内原宁西镇境。海拔仅米,但山势巍峨,且突兀于平川之上而更引人注目,在东江汇入珠江口一带的航船上亦能瞧见其雄姿,故又被称为珠江口的“天然航标”。
湖心岛位于正果镇西湖滩村,是增江上游的一个江心岛屿。距增城区的中心荔城街20公里,有公路通达。岛内浓荫如盖,幽深宁静,总面积约亩。
牛围嶂是一座小山谷,位于中新镇福和联安水库东侧,有公路通达。昔时人们从谷口登嶂顶,要绕九座小山包、转九个曲弯,故又称为“十八弯”。
海蚀洞是陆地上的红沙岩长期受海浪冲蚀所形成的岩洞,位于增城区境南沿新塘口岸码头附近的一座山丘上,为增城新八景之一,名曰“古海遗踪”。
广州市花都区地图
广州市花都区地图
花都区,广州市市辖区,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广州市北部,东接从化区,南接白云区,西连佛山市三水区、南海区,北邻清远市清城区,有广州市“北大门”、“后花园”;“中国皮具之都”等美称。全区总面积.04平方千米,下辖4个街道和6个镇,年户籍人口78.24万人,常住人口.26万人。
年1月8日,花都区的新雅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三条新街道正式挂牌并撤销雅瑶镇。宣告花都行政区划正式从“一街七镇”变成“四街六镇”。花都区下辖花城街道、新华街道、新雅街道、秀全街道、狮岭镇、炭步镇、花山镇、赤坭镇、梯面镇、花东镇。花都区政府驻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政府办公大楼。
花都区水、陆、空交通方便,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纵贯全境,京港澳高速、广清高速、机场高速、广乐高速、肇花高速、广州西二环、北二环高速和街北高速构成花都境内南北和东西走向高速公路网。东部流溪河、西部的巴江河南汇珠江,船只直航港澳。位于白云区和花都区交界处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内三大空中交通枢纽之一。
花都区本地方言主要有粤方言(白话)和客家方言。粤语流通于全区,粤语系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多分布于花山、炭步、新华、花城、秀全、新雅等街镇;客家语系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分布于梯面、狮岭镇;赤坭、花东镇粤语与客家话人口杂居,花东镇有4个村以闽南话为主要方言。
花都区的旅游景点:
九龙潭水上世界度假村
高百丈风景区
盘古王公园
紫霞山庄
南方花卉交易中心
广州民俗博物馆
塱头古村
花都区特产美食:
炭步芋头
京塘莲藕
杨荷荔枝
李溪石峡龙眼
莘塘红蜜杨桃
莘田二村萝卜
狮前鸡
梯面豆腐花
花都臭屁醋
花都咸水角
石湖莲藕
生晒霸王花干
广州市白云区地图
广州市白云区地图
白云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中北部,东邻天河、黄埔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区、从化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土地面积.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3万人。
截至年,白云区下辖18个街道:三元里街道、松洲街道、景泰街道、黄石街道、同德街道、棠景街道、新市街道、同和街道、京溪街道、永平街道、均禾街道、鹤龙街道、石井街道、金沙街道、白云湖街道、石门街道、云城街道,嘉禾街道,4个镇: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个居民社区,个行政村。白云区政府驻景泰街道广园中路号。
白云区名称来源于境内的白云山。三元古庙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区是方言区,以粤方言(又称白话、广府话、广州话)为主,其次为客家话,也有个别居民点讲潮汕话。
近郊镇、街,及辖区中西部平原地区均以粤方言人口为主,占全区总人口的90%以上。在这些镇街中,尽管有些地区(如人和、蚌湖、龙归)的方言保留着比较明显的地方特点,语音和词汇也与广州市区的白话有一定的差异,但完全可以沟通。
辖区东面的山区,从北至南沿九连山余脉直到白云山麓,到萝岗丘陵,都有客家人聚居。计有九佛镇凤尾、棠下、佛朗、迳下等行政村及红卫农场;钟落潭镇马洞、马坜、白土、长腰岭等行政村;良田镇金盆、光明、陈洞等行政村;太和镇穗丰、兴丰、谢家庄头陂、白山、大源、和龙、米龙、石湖、大沥、草庄、田心、沙亭岗;同和镇同和、永泰、东平、柯子岭等行政村;萝岗镇长平、黄麻等行政村。另石井镇庆丰村有一自然村是磨刀坑水库区的移民点,也仍然保留着客家方言。区境的客家人除少数老人以外,大多都能说客家话和白话两种方言。太和镇是客家人最多的一个镇,全镇约有4万人,客家人有2.66万人,占6成以上。
此外,在钟落潭镇钟落潭村的联合庄,有多户约人是讲潮汕话的,主要是李姓和吴姓。他们对外说白话,村内沟通讲潮汕话。据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清代乾隆年间从惠阳迁来的。
白云区部分旅游景点:
白云山
白云山,是新“羊城八景”之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AAAAA级景区。
云台花园
云台花园座落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面的三台岭内,总面积12公顷,毗邻24路车总站,南临广源路,东倚白云索道,
广州体育馆
广州体育馆是为"中国第九届运动会"建设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体育设施,是"九运会"体操、篮球等项目的比赛地和盛大的闭幕式举办地。是广州市新世纪的重点、标志性建筑。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位于同和街,其中大河马水上世界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水上乐园,内设标准泳池、阳光水道、儿童嬉水池、情侣回旋管、竞赛滑道等十几项水上活动。
帽峰山
位于广州市东北部,北起华坑,南至罗布洞,东至沙田,西达头陂,面积约为66.7平方千米。公园属丘陵区,帽峰山主峰莲花峰海拔.9米,比白云山高米,是广州市区最高峰,可驱车到山顶。
新浪网曾氏大宗祠
位于钟落潭镇龙岗村,又名追远堂。据族谱记载,龙岗村曾姓为曾子后裔,追远堂之名出于曾子语“追远民德归厚”。该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建。
白云区部分特产美食:
太和烧排骨
太和烧排骨最大的特点就是选用上等肋排,配以多种香料腌制,用当地的荔枝干柴烧制,外焦里嫩,多汁鲜嫩,最与众不同的是以整条肋骨为菜,口感酣畅淋漓,极具西北味道。
山水河粉
沙河粉是广州一种大众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镇而得名。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龙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浆蒸制,切条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历史。
帽峰山烧鸡
选用当地农民放养的走地鸡为原料,配以玉桂、五香、八角等十多种药材泡浸,将腌制好的鸡吊在泥炉里,分别用荔枝、松枝、芭蕉叶来烤,香味各异,鸡身的皮被烧得焦红香脆,肉多汁而嫩滑。由于鸡本身包含的油分不同,又可以做成“干烧鸡”和“湿烧鸡”两种。
龙归烧肉
烧猪肉的历史悠久,年前,《齐民要术》中称为“炙豚”。在清代“满汉全席”上亦为上菜之一。此品选肥瘦均匀中猪为料,宰净后,以五香粉、精盐、腐乳等酱料、糖、蒜、汾酒腌制入味,明炉烧制而成。白云区太和、龙归两地烧制的烧肉,烧前将猪皮刺穿,用木炭烧成,称为麻皮烧肉,以其入口酥脆,肥而不腻、甘香味美而闻名。
白云猪手
白云猪手是广东省广州地区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广州几乎每个酒楼都设有这菜式。以猪手为主料,沸水煮至软烂,捞出晾凉后加调料凉拌,即可食用。其特点是酸中带甜,肥而不腻,皮爽脆,食而不厌,骨肉易离,皮爽肉滑,是佐酒佳肴。
广东省广州市就介绍到这里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