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7日)星期六(戊戌年(狗年)二月初一)
是我国一个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春社节!
“春社”的日期为
农历二月初二或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在连州,
“社节”由来已久!
是连州民间的一个重大节日!
春社在连州习俗称为“社节”、“社时”,早在唐代连州过社节的风俗就非常盛行了。唐元和十年(公元年)刘禹锡为连州刺史时,就曾经多次参加了连州城郊农村的社节。唐元和十四年(公元年)刘禹锡在民间过社节,饮得微醉之后,写下了《问大均赋》这一千古奇文。
春社的百科解说中,
广东连州作为中国大陆的第一条出现!
可见连州的春社节在社会上的地位。
除了吃鸡蛋做的食物,连州春社节还有很多习俗。
祭拜天地祈丰年
每逢社日,人们总是要在大树下临时搭起席棚,宰牲酿酒,先祭社神,然后在一起聚餐。祭社得先“立社”,即堆起一个土坛,叫“社坛”。春社这一天,人们聚集在社庙,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有社酒、社肉、社饭、社面、社糕、社粥等,在祭祀完毕后,把食物给大家分享。
连州“社节”佳肴:煎荷包蛋
“社节”的主要佳肴是煎荷包蛋。在星子一带,还喜欢以泥鳅为馅来煎荷包蛋。泥鳅馅煎荷包蛋非常的香甜可口。“社节”这天,家家户户还要以油炸糍粑,以盛餐宴请宾客亲友。“社时”一过,忙碌的春耕就开始了,农民们都喜欢在这开春之际尽情畅饮一番。“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就是唐代诗人王驾在《社日诗》中对农村社时的描写。
能说会道的“聊舌饭”
连州星子一带十分盛行送“聊舌饭”。星子一带的方言“社”与“舌”谐音。因此,过社节还有送“聊舌饭”的习俗。所谓“聊社饭”就是将煎好的荷包鸭蛋和一碗饭用食篮装好,送到有尚未满周岁孩子的亲友家。也有的妇女抱着孩子逐家上门讨“聊舌饭”的,称为“百家饭”。据说,孩子吃了“聊舌饭”或“百家饭”,就嘴滑,就特别的聪明,能说会道。在清江姜田一带,社节时家家夯粘糍,凡上年添丁(生小孩)的人家,都要在村前门楼坪分派添丁粘糍。糯米糍粘韧异常,喻为子孙连绵不断之意。
“穿鼻上轭”教牛仔
在农村,“社时”还是训牛的时节。每逢社日,已满周岁,尚未“穿鼻”的小牛犊就要被梆在树
桩上,穿上鼻子,系上缰绳,就象马驹子上了笼套一样,再也不是顽皮的牛犊子了。这时训牛手还会将牛轭架在牛肩上,背后拖一大把稻草当作犁,在大地坪上训牛犁田。为了增加重量,训牛手还会在稻草上压上几块大石头,有时还会叫一些孩童坐在上面,让牛拉着跑,真是趣味横生。据说社节启蒙教出的牛特别的听话、好使,因此“社时”也就沿习成了教牛的日子。民间也有教训那些顽皮的孩子说:“明年社时再教你”。
春社出游,花田撒欢
古时候在社日这天,男女老幼同欢同乐,就连妇女也获得了自由,不再劳作了。“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唐·张籍《吴楚歌辞》)。
春社节这一天,在龙潭度假区的油菜花田里撒欢游人~
连州民间,社节的最大特色是煎荷包蛋、炸油糍、送社饭、舞春牛。荷包蛋用泥鳅等做馅,香脆可口。节日当天,人们把自家做好的社饭加菜,送到添丁的农户,给小孩食用,祐保孩子祛除百病,健康成长。
连州人记忆里的春社节
脾气最差珍:过社,包春角。。。几大碟都唔够吃。。
一生有你:如果可以回到童年的时候多好
OSK呉:连州有一民俗节曰叫“社节”,日历上并没有标示,由老一辈推萛出来的。到社节那天,家家都煮腊肉豆子糯米饭,在丰阳周围乡村,遇上丰年还唱大戏,有点像鲁迅笔下“社戏”那种气氛。说起这些,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玉儿青汁修护润颜面膜:连州每个镇、村都有过社时节的习俗,也都特别隆重,每家每户都非常好客,煎荷包蛋,酿荷包蛋特别好吃,这个时候有大自然野生的松树菌就更赞了,今年刚好碰上有了,市场卖60元一斤,因为有松树的地方才有可能长,据家乡的老人们说有天鹅飞过的地方才会长,所以,我们乡下大多数人叫作天鹅菌。这种菌特别鲜甜,人间绝有的天然美味,再加些自家做的腊味,亲朋好友满座,热闹非凡,这个社节就堪称完美了。
彩英:我是连州人,是过舌时节都是吃蛋。
兰兰的天空:今天家里过溜舌办了又想起小时候给人家送荷包蛋饭了。
成智伟:应该把那么好的优良传统继存下去,小时候的社时吃的泥鳅煎蛋,牛姑仔糍,社时饭等好多的回味......
紫色花语:都快十年没过这个节啦!好怀念儿时的时候,现在嫁人了又嫁在外省,这根本就不过这个节,要不是妈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tongpi.com/tpgj/1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