潖江绿道。
水头镇森林康养步道。
村民在古树下歇息闲聊。
观音山峦尽染绿意,潖江长流蜿蜒环城。佛冈,一座以青山为底色、以温泉为特色的生态之城,目光所及,绿意尽收眼底。
凝心聚“绿”,佛冈无比珍惜城乡绿色肌理,将“绿美”绣入高质量发展蓝图,让绿美生态建设“看得见、摸得着、有欣喜”。
9月10日,绿美广东竞风华主题活动清远赛区海选收官。清远7个县(市、区)同台竞技,展示绿美清远生态建设工作成效。经过激烈角逐,佛冈县夺冠,将代表清远市出战全省绿美广东竞风华总决赛,展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清远答卷”。
●文/图:罗沅琪贺欢
本版统筹:贺欢
会涌动的绿平均每名市民都种上了一棵树
羊角山“政协林”里,枫树、香樟和闽楠等树苗得到充分滋润,静待成长。石角镇“同心林”内,25对夫妻共同种下52棵黄皮树苗在阳光沐浴中,茁壮成长……
走进佛冈县水头镇王田村,可看见乡间小路铺上沥青,村内房屋干净整洁,房前村道上种上香水柠檬、龙眼等果树,村委及时修复破损花基,补齐主干道两旁树木,积极建设乡村“四小园”。
龙山镇官路唇村乡贤生态小公园内,满天星、红继木等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孩子在这里嬉戏玩耍,大人坐在亭廊闲聊,他们成为了生态小公园的第一批受益者。今年官路唇村将平方米的“小地块”整合成“连片地”,同时发挥“乡愁”纽带作用,发动外出乡贤捐资建设生态公园,打造乡村“方寸”之美。
汤塘镇汤塘村推行“庭院+民宿”模式,村民在自家经营的温泉民宿小庭院种植紫薇花、长寿花,摆放各式各样的小盆栽,融入小桥流水、温泉康养等元素,让消费者在“泡温泉”的同时,可以欣赏美景,既养眼,又舒心,推动“美丽庭院”颜值产值双丰收。
“这次我准备兑换一些蔬菜种子和有机肥料,刚好我的园子要开始播种了。”迳头镇楼下村乡村绿化管护专场积分兑换活动上,村民们拿着积攒下来的积分兑换到绿色礼品,讨论着如何管护和提升美化“四小园”,为村庄增添一抹绿。这是楼下村推行“积分制+绿化管护”的成果,小小积分激发了村民参与绿化管护的动力。
上述种种绿意涌动映照出佛冈向绿而行的探索实践。今年以来,佛冈县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因地制宜推进林分优化林相提升,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城市绿化和乡村绿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佛冈样板。
——坚持科学规划,全县上下“一盘棋”统筹、“一张图”布局,每个镇、村都制定有科学合理的绿化计划和示意图,确保绿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用心勾勒绿美乡村画卷,留住乡愁。
——坚持系统集成,精心雕琢城镇绿美空间,从美丽圩镇的“点状辐射”,到碧道、绿道的“连线成片”,再到“江源水韵”“山水画龙”示范带的“集片成面”,各具特色的镇域绿美生态质效凸显。
——坚持全民参与,强化党建引领,齐筑绿美家园,构成“党员带头、乡贤支持、群众参与”的绿美建设大格局。各级林长示范带头,党组织、企业、乡贤、群众都积极主动参与绿美生态建设,今年来全县累计种树30万株,平均每名市民都种上了一棵树,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的氛围十分浓厚。
——坚持留住乡愁,用心勾勒绿美乡村画卷,“一村一图纸”指导绿化美化,“五边”“四旁”见缝插绿,绿美庭院绿意满盈,“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生活标配。
会呼吸的绿构建城乡绿美一体新篇章
森林覆盖率达69.68%,佛冈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森林之城。无论是北山公园清晨的阳光,还是羊角山午后的蝉鸣,抑或黄花湖傍晚的飞鸟,日夜交替、四季轮回间,市民游客总能在此找到绿美时光。
踏入观音山,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让人顿感心旷神怡。山峦起伏,峰峦叠翠,卧佛状的山峰犹如大自然的雕塑杰作,展示着佛冈的松弛与壮美。这里是华南地区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观音山下,阳光洒进澄澈的潖江,白鹭身上的羽毛与青绿的河水相映,时而潜水觅食,时而振翅高飞,激起一层层涟漪。
近年来,佛冈县按照“大绿美”建设思路,将本地古树、湿地、碧道、绿道融为一体,整合巡河员、护林员等网格力量,常态化保护绿美生态,连片打造水头镇新联段小微湿地。这段小微湿地被评为全省首批小微湿地,是全省15个小微湿地示范点之一,辐射5.18公顷范围。
潖江河堤上,绿道网把水头镇行政村连通起来,配备机动车道、步行道、长廊文化驿站、村民服务中心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绿道上的新联段小微湿地成为耀眼“明星”,与莲瑶文化公园、堤顶街头公园等村口小公园点缀着乡村绿道。
当周边村民在此散步跳舞,在爽利秋风中享受着夜间的休闲时刻,当城市的游客来此露营与大自然共处,他们享受的是乡村振兴、绿美生态建设带来的结晶。
水头镇新联段小微湿地不远处,4万亩的羊角山省级森林公园,成为了清远绿美山地公园示范点。这里不仅利用“绿色、古色、特色”资源,而且涵盖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的内容,成为绿美佛冈生态建设成果的展示窗口。
年以来,佛冈将用好省级森林公园、存久洞历史基地、马口寨徒步点等资源,将羊角山徒步路线开发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自然教育、风车观光等相结合,切实让群众走进森林、体验森林、享受森林,让广大市民都能享受高品质的绿美生态成果。
羊角山处处皆景。
山腰上,游客可以欣赏到羊角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壮丽景色,感受存久洞红色教育基地的历史底蕴,挑战马口寨徒步点的险峻秀丽,欣赏二级古树枫香的生命力量……每一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
山顶处,华润风电项目建设的一台台发电机矗立在群山之中,成为佛冈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很多群众前去观赏打卡。今年佛冈计划在此种植枫香、阴香、乌桕、藜蒴、簕杜鹃、矮牵牛、毛杜鹃、南天竹等防风抗寒植物,对风车大道两侧绿化进行美化提升,打造绿美风机廊道。
山麓中,黄花村内有一座石山,人称马口寨,当地人也管它叫黄花石寨,山上怪石嶙峋,奇峰叠起,远看像一匹骏马横跃苍穹,甚为壮观。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后,马口寨路线将突出险峻秀丽特色,做到危而不险,供游客游玩打卡。
放眼县城内,市民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绿意。
北山公园作为佛冈人的记忆,一直是市民休闲玩乐的好去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北山公园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为激活城中“绿芯”,佛冈投入万元提升县城北山公园,将北山公园打造成景观优美、文化涵养丰富的“打卡地”,让群众出门进园,享受自然,在优美生态环境中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北山公园面积扩大到亩,新建或翻新园路、完善绿道慢行系统、建立完整的公园服务体系等方面升级改造,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优质的城市悠闲空间。
会生金的绿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
逐绿而进,因美而兴。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绿色农业热火朝天,佛冈正打通青山与金山转化通道,编织生态与经济共兴纽带,让每一片绿意都释放生态红利。
——“小坚果”撬动“大产业”。
“益肾子成熟时,只要用力摇晃树枝,果子就会哗啦啦掉下来,捡一斤可以卖15元左右,我们都笑称它是‘摇钱树’。”石角镇观山村委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林长黄俊添讲述起该村的“山林掘金记”。
观山村位于石角镇西北部,地处丘陵地带,山多地少,一望无际的山地田间里,尽是益肾子果树绿油油的身影。20多年来,从山林生到家家种,益肾子绿了山富了民,全村种植面积已达多亩。
从观山村为起点,推广延伸至全县,佛冈已种植益肾子2万亩。各镇村以种植益肾子替代种植桉树,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达到优化林分的效果,切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蓝图成为实景。
——“小魔芋”释放“大魔力”。
火热盛夏,位于王田村的农光旅一体化基地里,光伏板上吸收灼热阳光,板下成片绿油油的魔芋长势喜人。这片曾因没有合适的产业而长期撂荒的土地,如今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也成了佛冈推进“百千万工程”成果展示的窗口。
水头镇因位于珠江支流潖江源头而得名。尽管守着丰厚“生态家底”,产业薄弱却也是不争事实。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吹着“百千万工程”春风,这个山区小镇的产业迎来绿色重构。
时下,正是魔芋生长的旺盛期,走进桂元村魔芋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片郁郁葱葱、叶肥茎壮的连片魔芋。魔芋喜阴,是典型的林下作物,以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特点广受健康食品市场欢迎。水头镇为运营主体企业提供贴息贷款、优惠政策服务等,引进魔芋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
魔芋种植面积从0亩突破至今年1.5万亩;开发4个品牌30多款休闲零食和功能性魔芋食品;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魔芋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园魔芋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推进落地……3年时间,佛冈魔芋产业从种植、研发到精深加工迈进,打通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0亿元。
——“康养游”激活“大市场”。
佛冈结合本地特色温泉、生态资源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技术帮扶资源,以水头镇为起点,将康养服务扩展至熹乐谷、聚龙湾、森波拉等景区,大力发展面向大湾区的“中医药+卫生医疗+养老康养”现代乡村服务业,截至目前已服务超12万人次。
药王谷水头国际医养中心内,来自广州的74岁李伯在此认识了一大群好朋友,早上享受艾灸、推拿等理疗服务,中午吃着来自本地农场的有机蔬菜,晚上在房内泡着药浴,“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退休生活好不惬意。
沿着新联乡村步道漫步,远山近水和绿野垄亩层层叠叠,康养旅游等各色产业错落有致、布局有序,到处可见火热的田间劳动场景和游客嬉戏景象。
新联村康养民宿内,药浴温泉舒缓着身心疲倦;落地玻璃外,满眼翠绿竹林描绘着乡村诗意。原始生态民宿荇竹里藏于竹林、始于潖江的山间,作为药王谷的延伸和补充,为康养人群提供休闲旅居的住宿和餐饮等配套服务。新联村从一个无收入、无名气、无产业的“三无”小山村,如今变成康养民宿产业颇有名气的“明星村”。
此外,熹乐谷、森波拉、药王谷等绿美景区游人如织,车水马龙,俨然已成为湾区人民的“诗和远方”。
■一线实践
潖江画廊
绿美水头
走进水头镇,满目苍翠皆是景:路边树木成行成列,潖江河边新枝摇曳,村居庭院各具特色,呈现出“村在绿中、绿在村中”的怡人景象。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水头镇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当前,水头镇已形成89张“一村一图纸”,“一图到底”解决“在哪种”“种什么”“种多少”等关键问题,确保“四旁”“五边”“四小园”“美丽庭院”等空间绿化现状与需求互相匹配,确保绿化相关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绘就“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绿美乡村新画卷。
立足项目底色,擦亮绿化美化名片。结合“江源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升,统筹专项债资金3万元打造4公里水头绿道网,将断桥、古树、碧道、绿道等融为一体连片打造绿美特色空间,实现林网、水网、路网、田网融合,新联段小微湿地列入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擦亮“潖江画廊绿美水头”名片。
围绕推动“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水头镇以“党建+”为引领,形成“党员带头、乡贤支持、群众参与”的绿美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村(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各行政村(居)根据本村资金和地块情况以及村民意愿等,联系帮扶单位、镇村干部、企业、村民等种植特色苗木,例如王田村以种植香水柠檬果树为主、西田村积极种植益肾子等经济果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聚焦党群联动,充分发挥青年和妇女等各领域群体示范作用,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不仅在新联村小微湿地断桥公园合力栽种棵苗木,打造清远市“红领巾林”,还在桂元村人才驿站种下棵桃树建设“源心”青年林,蕴含“桃李满天下”的美好寓意,累计营造“乡贤林”“巾帼林”“党员林”“人大林”“水利林”等主题林20余个,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又增强组织联动,形成植绿护绿的品牌活动。
加强组织动员,每月中旬开展全民清洁日活动,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门前三包”“水域保洁”等清洁工作,实现全民同目标、共发力。推进镇村环卫一体化项目向深落实,实现个自然村环卫保洁机械化、常态化运作,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进场,形成“镇+村+环卫公司”的模式,以环卫公司清扫公共区域、村民负责门前三包,覆盖全镇卫生领域。
发挥治理效能,巩固绿化美化成果。由村党组织统筹,借鉴“小积分、大治理”和“最美水头人、星级文明户”工作机制,根据《佛冈县水头镇“星级文明户”“最美水头人”评选和优待方案》,成立爱心超市,开展“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对认领绿化管护任务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的村民给予积分,持续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水头镇形成了“五谷丰登”的绿色产业格局,加速镇域经济发展。打造“魔谷”,建成魔芋全产业链,打造全省最大的魔芋种植区。打造“光谷”,建设20万千瓦光伏项目,带动农民增收每户每年超元。打造“药谷”,建成超0张床位的医养中心。打造“艾谷”,建设以亩艾草种植为核心的森林康养综合体。打造“e谷”,省商务厅在水头常设全省农特产品展销厅,加速电子商务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