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海桐皮 > 广东海桐皮生长 > 正文 > 正文

正骨心法要旨卷二头面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3 15:25:40
巅顶骨

巅者,头顶也。其骨男子三叉缝,女子十字缝,一名天灵盖,位居至高,内函脑髓如盖,以统全体者也。或蹦撞损伤,如卒然而死,身体强硬,鼻口有出入声气,目闭面如土色,心口温热跳动者,此证可治。切不可撅拿并扶起盘坐,盖恐惊乱之气上冲,或从伤处或从七窍走泄,必伤性命也。惟宜屈膝侧卧,先将高醋调混元膏,敷于顶上,以定痛消肿,活血拔毒;再将草纸卷点着,令烟气熏其口鼻。再燃煤淬入醋内,使热气熏蒸口鼻,如无煤之处,烧铁淬之亦可。以引五脏血脉,使之通和。待其口中呻吟有声,即以童便调八厘散温服,可以气转阳回,外用手法推按心胸两肋腋下腹上,并轻托内腕攒筋,频频揉摩,即掌后高骨,寸关尺诊脉处也。

夫冲撞损伤,则筋脉强硬,频频揉摩,则心血来复,命脉流通,即可回生。常服正骨紫金丹,复外用散瘀和伤汤,洗去前敷之混元膏,再换敷混元膏。服丸药后,或大便色黑干燥,此乃肠胃存有瘀血,或有耳聋者,俱服加减苏子桃仁汤,以逐瘀血,健脾胃养精神,兼用导气通瘀锭塞于耳中。饮食宜素粥汤饮,忌气怒、油腻、面食。

卧处宜净室,勿令人喧乱。若伤重已死者,用白布缠头,以木棍轻轻拍击足心,再提发令其直正,安定颈骨,舒其筋络,外敷混元膏,内服紫金丹。若坠车马损伤巅缝者,其邪坠而下,多在左,而少在右,因右手利便而然也,其治法同蹦撞诸伤。如顶骨塌陷,惊动脑髓,七窍出血,身挺僵厥,昏闷全无知觉者,不治。

混元膏治打仆损伤,骨碎筋翻,瘀血凝聚,消青紫肿痛等证。

羚羊血(五钱)没药(五钱)漏芦(三钱)红花(三钱)大黄(二钱)麝香(三钱)升麻(三钱)白及(五钱)生栀子(二钱)甘草(二钱)明雄黄(五钱)白蔹(三钱)

共为细末,用高醋熬成膏,敷于顶上。

八厘散治跌打损伤,接骨散瘀。

苏木面(一钱)半两钱(一钱)自然铜(醋淬七次,三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血竭(三钱)麝香(一分)丁香(五分)番木鳖(油炸去毛,一钱)

共为细末,黄酒温服,童便调亦可。

正骨紫金丹治跌打仆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各一两)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二两)丹皮(五钱)甘草(三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童便调下,黄酒亦可。

散瘀和伤汤治一世蹦撞损伤,瘀血积聚。

番木鳖(油炸去毛)红花生半夏(各五钱)骨碎补甘草(各三钱)葱须(一两)水五碗煎滚,入醋二两,再煎十数滚,熏洗患处,一日十数次。

加减苏子桃仁汤治瘀血内聚,心经瘀热,大肠不燥者。

苏子(三钱)苏木(末,一钱)红花(一钱)桃仁(炒)麦冬橘红(各三钱)赤芍竹茹当归(酒洗,各二钱)

水三盅,煎一盅,渣二盅,煎八分,温服。

导气通瘀锭专治耳聋奇方。

用不去油巴豆一个,斑蝥三个,麝香少许,以葱涎蜂蜜和捻如麦粒形,丝棉裹置耳中,响声如雷,勿得惊惧。

待二十一日,耳中有脓水流出,方可去锭,奇妙无比。

囟骨

囟骨者,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或跌打损伤,骨缝虽绽,尚未震伤脑髓,筋未振转。其形头项浮光,面虚眼肿,鼻大唇翻舌硬,睡困昏沉,肉虽肿而未皮破出血者,宜扶起正坐,即以葱汁合定痛散,敷于伤处;再以毛头纸蘸醋贴药上,烧铁熨斗烙纸上,以伤处觉热疼,口中有声为度。去药贴万灵膏,三日一换。

待疼止思食,始揭去膏,以和伤汤洗之,则风除肿散,血活气理矣。肉破出血者,即用马屁勃灰先止其血;次用榆树皮灸熨法,内服人参紫金丹,以健脾胃提元气,止渴生津,增长精神,强壮身体,令筋血和通为要。忌发物火洒,戴抽口穿带布帽,以避风寒,不可出房。若肉破血流不止,骨陷筋翻,必损脑髓,身软屈手筋强,气息无声,则危笃难医。若破痕触冒寒风者,不治。

马屁勃俗名狗头灰,产口外者佳。

定痛散治一切打仆风伤,定痛消肿,舒筋和络。

当归川芎白芍官桂(各一钱)三柰(三钱)麝香(三分)红花(五钱)紫丁香根(五钱)升麻(一钱)防风(一钱)

共为细末,老葱捣汁合敷患处,再用熨法。

灸熨法此法专以灸熨肉破血出诸伤。盖因血液津渍潮润,以树皮隔之,方灸熨也。先以榆树皮安患处,再以老葱捣烂,并蕲艾止痛散和匀,置树皮上,连灸五次毕,以软绢包裹。戴抽口布帽,系紧带子,谨避风冷。

万灵膏治跌打损伤,消瘀散毒,舒筋活血,止痛接骨如神,兼去麻木风痰,寒湿疼痛等证。

鹳筋草透骨草紫丁香根当归(酒洗)自然铜(醋淬七次)瓜儿血竭没药(各一两)川芎(八钱)赤芍(二两)半两钱(醋淬,一枚)红花(一两)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茅山苍术(各五钱)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川附子(制)半夏(制)石斛萆鹿茸(各三钱)虎胫骨(一对)麝香(二钱)

上除血竭、没药、麝香三味,各研细末另包外,共二十三味。先将香油十斤微火煨浸三日,然后将群药入油内,熬黑为度,去滓加黄丹五斤再熬,将至滴水成珠离火,俟少时药温,将血竭、没药、麝香下入,搅匀取起,出火气。

人参紫金丹此丹提补元气,健壮脾胃,止渴生津,增长精神,和通筋血。被跌仆闪撞而气虚者,最宜服之。

人参(三钱)丁香(一两)五加皮(二两)甘草(八钱)茯苓(二钱)当归(酒洗,一两)血竭(一两)骨碎补(一两)五味子(一两)没药(去油,二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早晚淡黄酒化服,童便化服亦可。

山角骨

山角骨,即头顶两旁棱骨也。凡有跌打损伤未破者,不拘左右宣紫肿硬,瘀血凝聚疼痛,或昏迷目闭,身软而不能起,声气短少,语言不出,心中忙乱,睡卧喘促,饮食少进者,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外用灸熨如囟骨伤法。

如肉破流血不止者,先用马屁勃灰止血,后以榆树皮盖伤处,以艾合定痛散灸之。如伤重者,先服人参紫金丹,后如前法。如损伤太重成破伤风,不治。

凌云骨

凌云骨,在前发际下,即正中额骨。其两眉上之骨,即俗名左天贤骨,右天贵骨,两额角也。跌打损伤皮破二目,及面浮虚肿,若内损瘀血,上呕吐衄,气虚昏沉,不省人事,身软,面色干黄,遍身虚浮,躁烦焦渴,胸膈疼痛,脾胃不开,饮食少进,先服疏血丸,再以五加皮汤熏洗患处,敷乌龙膏,定痛消肿。

疏血丸此药止血开胃。

百草霜(三钱)好阿胶(蛤粉炒成珠)藕节侧柏叶茅根当归(酒洗,各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钱,早晚老酒送下。

五加皮汤此汤舒筋和血,定痛消瘀。

当归(酒洗)没药五加皮皮硝青皮川椒香附子(各三钱)丁香(一钱)麝香(一分)老葱(三根)地骨皮(一钱)丹皮(二钱)

水煎滚,熏洗患处。

乌龙膏此膏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肿硬青紫。

百草霜(三钱)白及(五钱)白蔹(三钱)百合(五钱)百部(三钱)乳香(五钱)没药(五钱)麝香(一分)糯米(炒,一两)陈粉子(隔年者佳,炒,四两)

共为细末,醋熬为膏。

睛明骨

睛明骨,即目窠四围目眶骨也。其上曰眉棱骨,其下曰骨,骨下接上牙床。打仆损伤,血流满面者,敷刀疮药;掀痛瘀血者,敷混元膏。如骨损者,内服八厘散,忌生冷发物。偶食猪头肉者,必发,至一月后始愈。

凡眼胞伤损而瞳神不碎者,可治。

刀疮药治一切金刃所伤,敷之止血,收口、定痛、护风。

上白石膏(,一斤)净板松香(水提过,一斤)珍珠(豆腐煮过,五钱)

上三味,共研细末,和为一处,瓷罐收贮备用。

两颧骨

两颧骨者,面上两旁之高起大骨也。打仆损伤,青肿坚硬疼痛,牙车紧急,嚼物艰难,鼻孔出血,两唇掀翻,内服正骨紫金丹,外以海桐皮汤熏洗,口漱荜茇散,坐卧避冷处。

海桐皮汤专洗一切跌打损伤,筋骨骨错,疼痛不止。

海桐皮铁钱透骨草明净乳香没药(各二钱)当归(酒洗,一钱五分)川椒(三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各八分)

共为粗末,装白布袋内,扎口煎汤,熏洗患处。

荜茇散

荜茇良姜细辛(各一钱)

水三盅,煎一盅漱口。

鼻梁骨

鼻孔之界骨,名曰鼻梁骨;下至鼻之尽处,名曰准头。凡鼻两孔伤凹者可治,血出无妨。若鼻梁骨凹陷者,用当归膏敷贴;若两孔跌磕伤开孔窍,或金刃伤开孔窍,用封口药敷伤处,外以消毒定痛散贴之退肿;若鼻被伤落者,用缀法。

封口药治跌打损伤,皮开肉破,及金刃伤割喉断耳,缺唇伤破肚皮,跌破阴囊皮等证,大效。

明净乳香没药儿茶当归杉皮炭(各一钱)麝香(五厘)片脑(一分)猪聍叶(如无此叶,用葛叶毛藤子叶亦可,一钱)

上各另碾细末,称合和匀,入麝碾细,次入片脑研匀,瓷罐收贮听用。

消毒定痛散治跌仆损伤,肿硬疼痛。

无名异(炒)木耳(炒)川大黄(各五钱)

共为末,蜜水调涂。如内有瘀血,砭去敷之;若腐处,更用当归膏敷之尤好。

神效当归膏此膏敛口生肌,拔毒止痛,并诸疮毒瓦斯壅盛,腐化成脓。

当归黄蜡(各一两)麻油(四两)

上将当归入油煎令焦黑,去滓,次入黄蜡,急搅化放冷,以瓷器收贮,用时以旧绢布摊贴。一方用白蜡。

缀法(耳伤落者同此)用人发入阳城罐,以盐泥固济,过为末,乘急以所伤耳、鼻蘸药,安缀故处,以软吸缚定效。昔江怀禅师被驴咬落其鼻,一僧用此缀之如旧。

中血堂

中血堂,即鼻内下脆骨空虚处也。若被打仆损伤,血流不止,神气昏迷者,宜塞鼻丹塞于鼻中,外复以新汲冷水,淋激头顶。视其人如气虚内服人参紫金丹;如血瘀服苏子桃仁汤。服后如血仍不止,饮食不进,气虚目闭面黄者,八日死。凡跌打损伤鼻梁骨者,无妨。

塞鼻丹此丹治跌打损伤,鼻中流血不止,神气昏迷,牙齿损伤,虚浮肿痛者,及一切衄血之证,皆可用之。

朱砂麝香丁香乌梅肉川乌草乌当归三柰(各一钱)乳香(三钱)皂角(七分)

共为细末,用独头蒜泥为丸,以丝棉包裹,塞于鼻中。

唇口

唇口者,司言食之窍也。如跌破击打上唇而拔缺者,用绢片一小条,从脑后扎向前来缚合,先用桑白皮捻线缝定,次以封口药涂敷,次敷截血膏盖住封口药,不令开落,仍忌言语。如整下唇伤而拔缺者,以绢片从下颏兜缚,治同前法。

截血膏治跌打砍磕诸证,能化血破瘀,退肿止痛。

天花粉(三两)片子姜黄赤芍药白芷(各一两)

上共为细末,茶调匀,敷疮口四围。

若头面伤,其血不止者,急用此药调涂颈上周遭。若手伤,则涂臂周遭。若伤足,则涂腿上。若伤各处,则涂疮口周遭,使截住其血不来潮作。若疮口肉硬不消者,此被风袭也。可加独活,用热酒调敷;如又不消,则风毒已深,肌肉结实,加紫荆皮末和敷,有必消之理。

玉堂

玉堂在口内上,一名上含,其窍即颃颡也。若被触刺伤于左右者,惟肿痛而已;若触伤正中之孔,则上通于,必伤鼻孔之卷肉(俗名鼻须),或再犯空窍(俗名玉堂),则血流不止,以致鼻目皆肿,满面青紫,神倦头晕,四肢无力,痛连脑髓;若伤及会厌与上横骨,轻者易愈,重者即不能言∶若痛连心膈,则昏迷沉重。急用腻粉冰片敷于纸上,贴肉破处,以止其血;内服正骨紫金丹,以散瘀定痛,理气健脾,宁神定志;复用蟹黄血竭煎汤,日漱口二三十次,如气不舒和,饮食少进,日以柿霜、玉露霜、牛奶皮、奶饼、奶酥油、并炒糜子面诸物,以凉润将息之则愈。

地阁骨

地阁骨,即两牙车相交之骨,又名颏,俗名下巴骨,上载齿牙。打仆损伤者,腮唇肿痛,牙车振动虚浮,饮食不进,目闭神昏,心热神乱,气弱体软。用布兜裹系缚顶上,内服大神效活络丹消瘀散,止痛和血,理气健脾;再噙化人参紫金丹,搽固齿散,口漱荜茇散,以去牙根肿痛,外贴万灵膏。忌风寒冷物,戒气恼。

大神效活络丹此丹宣畅气血,通利经络,并风湿诸痹,口眼斜,半身不遂,行步艰难,筋骨拘挛,手足疼痛等证。

齿

齿者,口龈所生之骨也,俗名曰牙。有门牙、虎牙、槽牙、上下尽根牙之别。凡被跌打砍磕,落去牙齿者,只用补骨散敷之,并封口药,内服破血药,以止其痛。其药只用水煎,不宜酒煎,此法颇收功效。如牙断跌磕砍伤牙齿未动者,用芙蓉膏涂之;如齿动者,用蒺藜根烧存性为末,常揩搽之即牢,用固齿散时时揩之亦佳。

补肌散止血除痛,辟风续筋骨,生肌肉。

地黄苗地菘青蒿苍耳苗赤芍药(水煎取汁,各五两)生艾汁(三合)

上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午时修合,以前药汁拌锻石阴干,入黄丹三两,更杵为细末。凡有伤折出血,用药包封不可动,约十日可瘥,不肿不脓。

芙蓉膏治打仆伤损,肿痛紫黑色,久不退者。

紫荆皮南星(各一两)芙蓉(二两)独活白芷赤芍药(各五钱)

上共为末,用生姜汁茶清调温贴敷,伤损紫黑色久不退者,加肉桂五钱。

固齿散

骨碎补牡鼠骨(灰)

共研细末,瓷罐收贮听用。

扶桑骨

扶桑骨,即两额骨旁,近太阳肉内凹处也。若跌仆损伤,或肿,或血出,或青紫坚硬,头疼耳鸣,青痕满面,憎寒恶冷,心中发热,大便干燥,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如破损者,外以灸熨法定痛,外破者乌龙膏敷之。

耳者,司听之窍也。耳门之名曰蔽,耳叶之名曰郭。凡耳被砍跌打落,或上脱下粘,或下脱上粘,内用封口药,外用消毒定痛散敷贴;及耳后看脱落所向,用鹅翎横夹定,却用竹夹子直上横缚定,缚时要两耳相对,轻轻缚住,或用缀法。

玉梁骨

玉梁骨,即耳门骨。其处上即曲颊,下即颊车,两骨之合钳也,耳门内上通脑髓亦关灵明。若垫伤击伤,而有碍于骨肉者,肿痛流血,服正骨紫金丹,八仙逍遥汤洗之;洗毕贴混元膏,坐卧避冷处。若伤重内连脑髓及伤灵明,必昏沉不省人事,不进饮食,若再平素气血皆虚,必为不治之证。

八仙逍遥汤专洗跌仆损伤,肿硬疼痛,及一切冷振风湿,筋骨血肉肢体酸痛诸证。

防风荆芥川芎甘草(各一钱)当归(酒洗)黄柏(各二钱)茅山苍术牡丹皮川椒(各三钱)苦参(五钱)

共合一处,装白布袋内,扎口,水熬滚,熏洗患处。

两钓骨

两钓骨名曲颊,即上颊之合钳,曲如环形,以纳下牙车骨尾之钩者也。打仆损伤,耳肿腮硬,牙关紧急,嚼物不合。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外贴万灵膏。坐卧避冷处。

颊车骨

颊车骨,即下牙床骨也,俗名牙钓,承载诸齿,能咀食物,有运动之象,故名颊车。其骨尾形如钩,上控于曲颊之环。或打仆脱臼,或因风湿袭入钩环脱臼,单脱者为错,双脱者为落。凡治单脱者,用手法摘下不脱者,以两手捧下颏,稍外拽复向内托之,则双皆入上环矣。再以布自地阁缠绕头顶以固之,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外贴万灵膏。待能饮食后,去布,只用布兜其下颏。系于顶上,二三日可愈。若双脱者,治法同前。若欠而致脱臼者,乃突滑也,无妨。脱臼者,俗名吊下巴。

欠者,俗名打哈气。

后山骨

后山即头后枕骨也。其骨形状不同,或如品字,或如山字、或如川字,或圆尖,或月芽形,或偃月形,或鸡子形,皆属枕骨。凡有伤损,其人头昏目眩,耳鸣有声,项强咽直,饮食难进,坐卧不安,四肢无力,内服正骨紫金丹,外敷乌龙膏,洗以海桐皮汤,以散瘀去麻木止痛。如误从高处坠下,后山骨伤太重,筋翻气促,痰响如拽锯之声,垂头目闭,有喘声者,此风热所乘,至危之证,不能治也,遗尿者必亡。惟月芽形者,更易受伤。如被坠堕打伤,震动盖顶骨缝,以致脑筋转拧疼痛,昏迷不省人事,少时或明者,其人可治,急以凉水蘸发,启开牙关,以酒调八厘散灌之,服后目开痛苦有声,二目流泪,愈见可治之兆,服正骨紫金丹,炒米粥调养可愈。

寿台骨寿台骨,即完骨,在耳后接于耳之玉楼骨者也。若跌打损伤,其耳上下俱肿起,耳内之禁骨有伤,则见血脓水,耳外瘀聚凝结疼痛,筋结不能舒通,以致头晕眼迷,两太阳扶桑骨胀痛,颈项筋强,虚浮红紫,精神短少,四肢无力,坐卧不安,饮食少进。以乌龙膏敷耳伤处,用丝棉裹导气通瘀锭塞耳内;内服人参紫金丹,通瘀散肿;外用以八仙逍遥汤熏洗,消散虚浮肿痛。忌食热物发物。如血流不止,三日不饮食,必动脑髓,不宜治之。旋台骨

旋台骨,又名玉柱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一名天柱骨。此骨被伤,共分四证∶一曰从高坠下,致颈骨插入腔内,而左右尚活动者,用提项法治之;一曰打伤,头低不起,用端法治之;一曰坠伤,左右歪斜,用整法治之;一曰仆伤,面仰头不能垂,或筋长骨错,或筋聚,或筋强骨随头低,用推、端、续、整四法治之。凡治者,临证时问其或坠车马伤,或高处坠下折伤,或打重跌倒,再问其或思饮食,或不思饮食,或四肢无伤,而精神不减,或精神短少,或能坐起行走,或昏睡不语,或疼痛不止,瘀聚凝结肿硬筋胀,皆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外敷万灵膏,并洗海桐皮汤,灸熨定痛散。外按手法治之,手法详首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tongpi.com/tpsz/11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广东海桐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