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海桐皮 > 广东海桐皮归经 > 正文 > 正文

命运中的巧合与选择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29 17:43:30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1-命运中的巧合年,英国泰晤士河畔建立起一座剧院。观众们走进剧院抬头观看,才发现屋顶没有封口,华丽的舞台、复古的廊柱、通天的屋顶,仿佛罗马万神殿。花1便士可以在剧院大厅看戏的平民们,没有洗澡的习惯,不懂安静看戏的礼仪,人群中还混杂着招徕买卖的妓女和皮条客,现场嘈杂难闻。二楼包厢里的贵族们动辄对下面大吼,“1便士的臭猪们”!但观众能感受到,首次演出的剧目精彩动人。只不过,他们意识不到,这些剧目堪称整个人类文明的珠宝,它们是:《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这家剧院的名字叫做,环球剧院。环球剧院的票房作者,以及小股东之一,就是莎士比亚。年,对,仍然是这一年,只不过,在这里它有另外一种称谓,万历二十六年。江西临川沙井巷后建立起一座宅院,其中有一堂用来演戏。当地的官僚名士纷纷前往,戏院中奇香飘洒,文人才子、名优佳伶,皆谈吐雅宜、“乐坐宾筵”。所有人都沉醉在优美动人的辞藻和凄美感人的爱情之中,那时候他们就知道这将是一部流传不朽的作品,它就是:《牡丹亭》。排演表演的地方叫做,玉茗堂。玉茗堂的主人,就是汤显祖。欧亚大陆,将同一个时代的两位戏剧大师远远隔开,但时代和命运却又让他们经历着神奇的巧合。但巧合并不意味着重合,两位大师的晚年命运大相径庭。年,莎士比亚离开世界,四个世纪以来,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圣三一教堂的圣坛下面,伟人的躯体不受干扰地埋葬着,享受世外的平静。去世前,回到故里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亚轻松获得了政府认可的家族纹章,这可是农民出身的莎翁老父亲一辈子的梦想。晚年的莎士比亚,是世俗艺术的大师、女王的宠儿、剧院的股东,而且在家乡斯特拉特福投资大量地产,可谓名利双收。最后的日子,他安逸幽居,每天在和友人的畅聊中度过。英国圣三一教堂HolyTrinityChurch碑文为:看在耶稣的份上,朋友,切莫动底下的这黄土,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年,没错,仍然是同一年,也即万历四十四年,汤显祖去世。年来,汤显祖的墓地多次遭到破坏,文革“破四旧”后,汤显祖墓中已经是尸身无存。江西抚州市发现汤显祖家族墓园于年彻底被毁去世前,汤显祖无官无职、无财无位,他只能指着床上的书堆说,其实我并不穷呀。他和朋友一起去苏州旅游,结果半路上盘缠不够,无奈中只好返回家乡。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汤显祖诗文集·临川汤先生传》江苏高考选文同为戏剧大师,身处同一时代,作品同样伟大,晚年境况却完全不同,这不禁让人感慨和深思。除却一些不可抗的时代因素,造成如此情况,我看多半是汤显祖个人的选择使然——他错过了太多。理解这些选择与错过,对于今天的我们会有很多启发。-2-汤显祖的第一次选择与错过名节与权力五岁能属对……十三岁……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汤显祖诗文集·临川汤先生传》江苏高考选文汤显祖少年汤显祖天资聪颖,这是名人传记常见的写法。但少年时期的聪颖,往往是在一些规则明确的事情上表现优异,比如会对联、会作文,这些聪明在几无固定规则的社会现实前,常常就显得太过初级。善于处理考试题的学生,如果单纯套用课本,往往处理不好无规则的社会问题。汤显祖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年,明隆庆四年,21岁的汤显祖乡试中举,壮志在胸,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但考试这种事,就是越向前越残酷,汤显祖连考两次都没有考中,两届、六年倏然而过。再过了三年,万历五年,汤显祖准备三战会试。他想不到,自己当时的名气居然引起了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注意。张居正,生于江陵县,常被称为“江陵公”。张居正想让自己的儿子名列前茅,就需要海内名士衬托自己儿子们的声望,汤显祖和朋友沈懋学被认为是最佳人选。做法也很简单,大家彼此交个朋友,以后和我老张一起做事,你就可以稳稳地拿一个名次。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翻译:张居正派他的党羽用高中甲等来引诱他,但是先生不答应。《汤显祖诗文集·临川汤先生传》江苏高考选文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总之汤显祖觉得这是对自己名誉的侮辱,于是断然拒绝。他的朋友沈懋学前往张府拜谒,成为了当届状元,张居正次子张嗣修中了榜眼。又是一个三年过去,汤显祖准备四战会试,命运就是如此弄人,这一次又轮到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和三儿子张懋修同时会试。张居正“不计前嫌”,再次伸出了橄榄枝,命运也给出了相同的考验,但似乎三年中汤显祖并没有怎么成长,他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翻译:我不敢(这么做)像处女失去贞洁。《汤显祖诗文集·临川汤先生传》江苏高考选文于是,张懋修考中了状元,张敬修进士及第,汤显祖仍然落第。当然,汤显祖赢得了士林的一片赞誉。万历十一年,汤显祖五战会试,终于拿到做官的资格。哦对了,这可能是因为张居正在前一年已经去世。张居正和汤显祖在这段故事里,是不是一个恶毒的官僚和高洁的士人的组合呢。我不这样看。学过历史都知道,作为改革家的张居正为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中困难重重,触动无数大官僚的利益,这时通过科举为自己招徕同盟是非常重要方法。身在高位,杀伐决断之时,必须要有拥挤者坚定地支持,否则改革断不能成功。张居正的改革,为腐朽的大明朝强行续命六十年,相比这样的贡献,通过科举为自己选招同盟,只是改革的必须手段。只不过是此举伤害了、耽误了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容易引起我们的同情。可是,如果汤显祖真的只是因为戏剧而伟大,似乎本身也没有在政坛上拼杀的必要,他也没有在政治上隐忍、杀伐的能力。事实也一再证明,一次次错过机会的汤显祖的确在政治上显得天真稚嫩,的确不适合进入官场。理性和隐忍,机警和通变,深沉和权谋,勇猛和坚毅,还有忍辱负重,屈己下人,甚至卑躬屈膝,乃至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这些素质在汤显祖身上都很少具备。文艺评论家周明初《汤显祖:在政治与艺术之间》他不合时宜地写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历数朝廷上下弊端,甚至把张居正和万历皇帝都痛怼一遍。这种只管自己写得爽,根本不顾读者感受的写法,导致汤显祖直接被贬到了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差一点打破了由苏轼所创造的文人被贬最南的纪录,海南儋州。在徐闻极不得志的汤显祖选择辞官回家,但这种一走了之的做法,直接导致被革除职务,再不录用,从此仕途无望。纪录保持者苏轼挑战者汤显祖汤显祖晚年才明白,世上没有张居正这样的铁腕人物,晚明政坛越发腐败不堪,他给友人写信时说,“江陵张公以刚扶冲圣之哲,而事亦不可谓不治也”。只可惜,他再没有机会作为首辅的臂膀改革大明朝。命运弄人。张居正去世后被万历皇帝彻底清算,这似乎是中国古代所有改革者的命运。那两位曾经在父亲荫蔽下科举高中的孩子,到底有多少才华我们尚不知,但保持了一份气节,在严刑拷问之下,张敬修自杀、张懋修投井。汤显祖贬官徐闻时,在路上遇到了正在充军流放的张嗣修。想起当年在北京会试的种种场景,那时,张是渴慕结交的首辅之子,汤是自负正气的天下名士,如今相见,一时间两人皆怅然感慨,握手泣泪。青年时的汤显祖,在戏里戏外讽刺张居正,晚年时的汤显祖,却写诗怀念张居正。可惜,这一份成长的代价,却是错过了与伟大的改革家同当风雨、拨转乾坤的机会。总教抛却宦情何,忽自悲伤忽笑歌。半百年来迁客里,数家开阁不曾过。汤显祖《拨闷偶怀江陵相以下八公》多少我们所坚信的,竟如此脆弱;多少我们所怀疑的,却值得把握。-3-汤显祖的第二次选择与错过专一与绪余同一个时期的两位戏剧大师,论说作品水准不分伯仲,但在数量上,莎士比亚的确更胜一筹。除却与别人合写的几位剧外,一生属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一共三十六部之多,而汤显祖一生的戏剧著作只有“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加上最初没有写完的《紫箫记》,可算共有四部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汤显祖出身于江西临川的书香之家,才年时读经阅史,考试上写策作论,平日里诗词曲戏无一不通。为官时,上要弹劾权臣,贬官后,下要造福一方。要忙这么多事,汤大师什么时候写“牡丹亭”呢?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翻译:先生又用剩余的精力写传奇,像《紫箫》、《还魂》这些剧本。《汤显祖诗文集·临川汤先生传》江苏高考选文原来,只能是用剩余的精力来写……具体说来,还会有很多本来是用来备考的时间。比如,《紫箫记》就写于三战到四战春试不第的期间。在重要的备考期间还写怡情小说,放在今天,也会被当作不务正业吧。改写《紫钗记》是在南京空闲中,遂昌为官时写《牡丹亭》,回乡赋闲时写《邯郸记》《南柯记》。汤显祖虽有文学才华,但志向、精力却不在此。如果他把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填词写剧之上,可能创作出更大量的艺术精品,至少不会在终其一生都未有作为的政坛上浪费生命和才华。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即使你是天才,也不能保证你的竞争者不会是另一位天才。但偏偏,同一个时代,就有另一位天才。出生在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商人家庭,莎士比亚得以在文法学校读了六年书。父亲破产后,莎士比亚做过肉店学徒、乡村教学、皮匠等等。二十五岁别离妻子,他只身闯荡戏剧之城伦敦,从剧场门口看马,到递道具的场务,从群众演员到正式演员到客串演员,从作者到被同行嘲笑的名作者再到声名显赫的大作者,从剧场经营者到剧场股东,直到晚年回到斯特拉特福镇,莎士比亚52年的生涯与剧团、剧场、剧作密不可分——莎士比亚,是为戏剧而生。莎士比亚你看,就算同为天才,莎士比亚终其一生只做一件事,不必讳言,与汤相比,莎翁作品的数量更大、取材更广、主题更丰,这就是时间和选择的馈赠。再看一个具体的比较:年,莎士比亚写出《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年,也称万历二十三年,汤显祖定稿《紫钗记》。年,莎士比亚写出《爱的徒劳》,汤显祖完成《牡丹亭》;年,莎士比亚完成《哈姆雷特》,汤显祖完成《南柯记》;年,莎士比亚完稿《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汤显祖完稿《邯郸记》……这之后,汤显祖再无大作,而莎士比亚则开了挂一样,奋勇无敌,创作进入了更为深刻严肃的化境之中,《李尔王》《麦克白》《暴风雨》《亨利八世》……大作接二连三,甚至使人很难相信其充沛的才思与精力。当然,汤显祖所面对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修身治国平天下”是正事,诗词歌赋曲艺小说都是闲事。可是,汤显祖一生都做不好“正事”,又放手不得,最终让他留名的是“闲事”,却得不到他的正视,可惜。我们很容易在眼下做一些“正确”的选择,但很难为一生做出适当的选择。汤显祖是天才,所以即使用“绪余”剩余的精力写写,他也能名垂青史。但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人来说呢,也许莎士比亚的模式更值得模仿——选择自己所热爱的,然后终其一生为之战斗,无论卑微高尚、无论嘲讽赞颂,始终锲而不舍、始终更新进步,最终创造奇迹。-4-汤显祖的第三次选择与错过大众与精英年,台湾作家白先勇携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掀起了昆曲的观赏热潮。年前,《牡丹亭》在汤显祖的玉茗堂演出时,同样震动士林,一时间当地文士贤集,赞叹称绝。几百年中,汤显祖和《牡丹亭》始终是文化精英的品味标签。为了使《牡丹亭》保持住精英的品格,汤大师须保证戏班熟稔自己的作品,于是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戏剧班子。单有人还不够,还得有一套私人宅院才够安置剧组成员吧。单是安置也还不够,如果让他们只排自己的戏,不接外面的活,那还得保证高工资。单是高工资也不行,你总得多拿出作品让戏组每天忙起来,有排演任务吧。这对于才名远高于权位和薪水的汤显祖来说,实在千难万难。不过,仅以上述条件就可以看得出来,玉茗堂中表演《牡丹亭》带有极强的私人属性。表演的是主人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来捧场的基本是格调相仿的亲友同僚,表演者也是经主人调教后的专业演员。这样精英化的气质,传承了几百年。新时代重启青春版,首演仍然从精英阵地北京大学开始。虽然定位精准,但也限制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今天,大多数年轻人都知道罗密欧和朱丽叶,但真不见得知道柳梦梅和杜丽娘;大多数人都能背出一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但真不见得能背出一两句戏文来;我们会说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但恐怕英国人不会说莎士比亚是西方的汤显祖。造成这种区别有一个重要的肇始,就是文艺作品的路线,是走向大众,还是走向小众。在中国,宋元已经有大众商业化演出的瓦舍勾栏,但明后期演出的主流形式却缩小为私宅里的堂会。在英国,从古希腊便开始的戏剧传统充分发育,大小剧院不可枚数,下至街头巷尾、旅馆天井,上至私人宅邸、戏院宫廷,剧院无处不在。宋代的勾栏瓦舍《清明上河图》虽然东西方的戏剧环境都有极强的商业气氛,但艺术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却完全不同。汤显祖,专门负责优美绝伦的剧中词作,事实上直到清代,汤只是被称为“填词大家”,李渔也尊称他为“词坛赤帜”。汤显祖的词作内容个性极其突出,他想讽刺张居正、想批评朝政、想歌颂爱情、想展示才华,总之,他想表达的是自己。至于调研市场、经营剧团、商业推广这些事,汤显祖不仅没空做,也不屑做。在汤显祖看来,如果有人不欣赏自己的大作,不好意思,一定是你的品味有问题,如果你不如痴如醉、大笑大悲,不好意思,一定是你的理解力有问题。汤显祖足够牛、足够幸运,真没什么人敢在品味上和他叫板。但是,很多连板都叫不上的人,只好承认自己理解力有问题,然后选择敬而远之,因为实在听不懂。汤显祖的艺术是精英艺术,即使他运用了很多俗语口语,也挡不住满腹经史的大师风笔。再看莎士比亚的选择,则充满了世俗气。他面对的观众,下到贩夫走卒、游民妓女,上到绅士学生、贵族国王,他清楚地知道,要有精妙绝伦的句子,也得有带点颜色的段子;他清晰地考虑过,每场有多少座位,站票、坐票、楼座票,新戏有多少亮点,笑点、泪点、鼓掌点;他长远地规划过事业,从演员到戏作者到经纪人到股东,他一次次突破自己能力的极限、也扩展着艺术的边界。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示意图剧院为圆环形,顶部开口,观众可以从三面观剧最终,今天的我们很难再用雅俗、悲喜、现实与历史、借鉴和创新来定义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的作品成了标准本身。虽然今天读莎士比亚原作的人并不多,但莎士比亚广阔的取材和主题,却能不断地给今天的艺术创作以灵感和灵魂,《狮子王》就是动画版的《哈姆雷特》、《纸牌屋》就是白宫版《理查三世》……相比之下,一直在精英圈子里浅吟轻唱的《牡丹亭》总是显得曲高和寡。也许,柳梦梅的故事最近几年与大众的亲密接触,还要感谢一下王力宏在《在梅边》里的说唱普及: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这歌词里还真的有汤显祖的原句: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第十二出?寻梦虽然歌词里大声呼吁“汤大师带我们回去充满爱的牡丹亭”,但我觉得最真实的是以下几句:科技发达好有效率而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怎样才能够满足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即使今天,阅读莎士比亚原作的西方人也不多,确实很难,毕竟莎士比亚时期的英语和现代英语大有区别。不像现代汉语的文字,可以清晰地支持我们阅读古文。但大众和精英受众对象的选择,最让两位大师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方向,莎士比亚获得了商业与文学的双重成功,汤显祖则在官场兜兜转转一生后留下了文学的美名。貌似对立的高雅与低俗、文学与商业,本质上是人性的两面,有人,才有流传与发展。-5-反思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读了很多资料,我自己得到诸多方面的巨大启发。第一次错过,汤显祖因为不愿意接受张居正的招延,多次与科举功名擦肩而过,这很容易让我们对其清高自守、坚定不移的品格赞不绝口,但仔细想想,这只是文学世界里的标准,如果在官场上呢,这些品质更准确的称谓也许应该是孤高自赏、胶柱鼓瑟。在需要妥协变通的灵活手腕才能生存的环境里,没有被选拔出类的汤显祖恐怕就是注定的官场不合格者。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坚持原则,不过是因为自己的世界太小,容不下更大的标准而已。以前有人喜欢说,考场作文考不出我的真才实学,其实只是你对才华和考试的认识太窄;以前有人喜欢说,学语文有什么用,其实只是你对语文和有用的认识太窄;以前有人喜欢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英文,其实只是你对语言和爱国的理解太窄……如果你还是喜欢说这些话,我建议你要好好听语文课了。第二次错过,汤显祖执着一生的“治国平天下”,却抵不得“临川一梦”。有时候,你当下自鸣得意的事业,不过是历史洪流里的泡沫,而真正能够横舸沧海的是什么呢。我想,熟读《文选》的汤显祖一定无比谙熟如下的句子: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书里说了,文学,就是永存的一种。但是,汤显祖不过用一些业余时间来搞搞创作。他和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文学家一样,成了不得志的全职政客和不用心的兼职作家,比如杜甫、苏轼。远在一万公里外的莎士比亚,似乎看得清楚明白,他只需要宫廷的保护,而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作品尝试在宫廷中得到一官半职。关于不朽,他在十四行诗中给出了实践一生的答案:诗行,给人永生。Whenineternallinestotimethougrowest:Solongasmencanbreathe,oreyescansee,Solonglivesthis,andthisgiveslifetothee.Sonnet18如果你在这不朽的诗句里获得了永生;只要人们能呼吸,眼睛能看东西,此诗就会不朽,使你永久生存下去。——梁实秋 译如果你想追求永生,就要有能力判断眼下的正确和长远的正确。我见过太多人做选择,只看眼下的利弊,而不管长远的得失。他会振振有词地说,这个不赚钱所以不能做,这个有困难所以做不了,这个没人看所以不必做……最终兜兜转转做的仍然还是自己不能做、做不了、不必做的事。我们毕竟不是汤显祖,随手写写就是文学经典。我们必须非常努力、非常幸运、非常正确,才可能过自己想要的一生。第三次错过,汤显祖的精英路线本质上是取悦自己和自己的同类,即使商业发达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化精英们也不可能向金钱市场妥协。但是,莎士比亚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逻辑:取悦观众、取悦市场,并找到与自我艺术观的平衡点。莎士比亚的作品虽然多,但并没有“临川四梦”般精致打磨,他的作品经常有情节硬伤,有的还是赶制的作品,但有足够多流传的优点就够了,何必计较美玉上的瑕疵。莎士比亚的市场思维,让他艺术能力获得了现实与大众的原力,也让他的作品保持着跨越时代的新意。猛然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已距离我们年。年,世界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戏剧的方方面面日新月异地进化,但是,人们始终热爱优美动人的台词、始终好奇精巧多端的剧情、始终赞叹匠心深刻的文学。-6-命运年,这一年还有一个名字,万历四十一年。汤显祖的玉茗堂遭到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不仅将住处毁之殆尽,还烧毁了大量书画,甚至有《兰亭集序》褚遂良摹本。三年后,万历四十四年,汤显祖去世。《牡丹亭》里那一句写满悲暗美的句子,一语成谶,“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年,对,还是同一年。莎士比亚的新剧《一切皆真》上演,为了让观众现场感受一下剧本内容的震撼,他们用真的礼炮来迎接剧中的国王,观众觉得好真实好刺激,不愧是环球剧场,直到火真的烧起来,大家也还是反应一会儿才开始四散奔跑。大火在一小时内将环球剧场烧作灰烬。三年后,年,仍然是同一年,莎士比亚去世。然而,莎士比亚的诗句依然乐观昂扬,“如果你在这不朽的诗句里获得了永生,只要人们能呼吸,眼睛能看东西,此诗就会不朽,使你永久生存下去”。年,一座现代仿造的环球剧场落成,命名为“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或“新环球剧场”,距离原址约米远。参考文献

龚国光:《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异同》。创作评谭。.6

李建军:《再度创作: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文学经验》。当代文坛。

李建军:《汤显祖的情结:政治理想与精神解脱》。名作欣赏。.4

伏涛,孙德林:《从汤显祖的科举经历看牡丹亭副主题》。沈阳师范大学,.9

刘昊:《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时代的演剧环境》。戏剧艺术。

魏琛琳:《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水意象》。河北学刊。.1

王小岩:《汤显祖徐闻之行》

周育德:《汤显祖与张居正》

周明初:《汤显祖:在政治与艺术之间》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

梁实秋:《梁实秋文集》,鹭江出版社年版。

?? 往期精选送你一只猫头鹰秋季正课文言文+古诗词+作文的基础思想与进阶技巧全解已经开始更新每一讲都是不容错过的重要内容详细课表如下:眼中有世界●心中方有天地杨洋oceaninfinite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tongpi.com/tpgj/8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广东海桐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