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海桐皮 > 广东海桐皮归经 > 正文 > 正文

医话唐代文人笔下的本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7/27 16:23:49
怎么快速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10468821.html

唐朝是华夏史册上科技文明繁茂,中外医学相易繁茂的年月,又是华夏文学史上的黄金年光,漫溢的文学家为后代留住了洪量脍炙生齿的精湛诗篇和大做巨著。他们的做品除了文学外,屡屡触及到医学理论、摄生学、本草学等实质。

这些文医并茂的科学文明质料,对中医学的传承,起了很好的效用。兹将由唐朝文假名士编撰的本草竹素做一简介。

广文馆博士的《胡本草》

郑虔,字弱齐,唐天宝初,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官任协律郎,迁广文馆博士。是一位学问广博的学者,他通晓地舆、战术。对诗、字画有精深的成就,唐玄宗称他为“郑虔三绝”。他所写的文章,组织谨严,提纲契领,俊美好听。

郑虔与杜甫是心腹。至绍二年,郑虔因私撰国史罪被谪台州,杜甫撰《送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于诗》以送别:“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悲伤严谴日,百年垂危重心时。苍惶已就远程往,重逢无端出饯迟。便与老师应分别,九重泉路尽交期。”声声泪,句句情,把相思之情委托在“阴司路上”。

多年后,杜甫在泰州得悉郑虔为广文馆博士音讯时,感概之,做《有所思》以志。

《新唐书·艺文传记·郑虔传》纪录:郑虔好医学,尤喜汇集历代相关药物治病的文件质料,常收罗中草药为人治病。时有胡人慕其字画,虔每以字画相易方剂。在唐玄宗欲往西子国求妙药,检察御史杨范臣进谏“胡药之性,华夏多不能知。”的影响下,郑虔进一步汇集整治胡中(胡中,泛指我国朔方多数民族和西域地域)药物和运用阅历,写成特地商议胡药的本草著做《胡本草》七卷,为后代协商外来药留住了名贵质料。

银青光禄医师的《食疗本草》

孟诜,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年),卒于开元元年(公元年)。据《旧唐书·传记》和《德平县志·人物志》载:孟诜,汝州梁人,寄籍平昌,孟子三十一代孙。

唐朝神龙年间,孟诜辞职归里,居于伊阳山中,收罗药物,细心炮制,以食药摄生。孟诜虽年已高,仍白发童颜,力如丁壮,有人讨教他摄生之道,他说:“若能保生育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

唐朝景元年(年)睿宗(李旦)登位,遣人召孟诜入朝为官。孟诜以大哥固辞。李旦不忘旧好,赐锦缎百匹,又命河南府,每年春、秋二季依时送给羊、酒、糜粥,以示优怀。孟诜享年93岁,无疾而终。

孟诜在伊阳山期间,收罗药物余种,分论其食性,功效,记叙忌讳,甄别异同,再联结本身食用阅历和摸索所得的摄生方子,编成《补养方》三卷。后经张鼎填充,改名为《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原书已佚。其帙文散见于《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清·光绪三十三年,英人斯坦因在莫高窟发掘五代人手手本《食疗本草》残卷,上有石榴、芋等26种食药词条,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年,日本身中尾万三观察校正了该书,并写出《食疗本草观察》一文。

现存《食疗本草》分两编三卷,收录种食药,合并了同类条则,修正疑误,收录很多唐初本草书未载的食药,阐述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学术主张,更表现了食药同源的思惟,具备较高的协商价格。

波斯儿女词人的《海药本草》

李珣,字德润。晚唐四川桦州人(今四川三台)。妹舜弦,为前蜀王衍昭仪,珣曾以秀才预宾贡。传为波斯香药贩子李苏沙的儿女,隋末随唐僖宗来华,以唐朝国姓改李。

李珣,在文学上有必然成就,爱医药,好诗章,著有《琼瑶集》,为“花间派”要紧词人之一。据《国史经书志》载,李珣老年遁世岭南,并观光江苏、浙江等地,对一些海舶运载而来的外洋方剂多所来往,且家庭全年从事香药生意,对海药的性味、功效有较多的理解。因而,他以《新修本草》为体例,参考竹素40余种,撰写了《海药本草》六卷,收载药物种。

书中所纪录的绝大多半是从外洋传入,或从外洋移植至华夏南边的药物,如:海桐皮、天竺桂、没药等,为他书所未载。在已知纪录产地的药物中,产于南海的32种,岭南20种,广南10种,波斯15种,大秦5种,西海5种。李珣对这些药物的产国、产地、药物形状、性味、功效、收罗炮制以及甄别真伪的办法,都停止了详细的阐明。

《海药本草》成书于唐末五代间,在南宋末年已亡佚。但所述的药物,散见于《证类本草》、《本草提纲》等书。范行准氏自上述书中停止编录,辑成《海药本草》五册,共辑药物种,个中有李珣所增方剂16种:车渠、金线矾、波斯白矾、瓶香、宜男草、藤黄、师草子、莎木面、反魂香、海红豆、落雁木、奴会术、知名木、海蚕、郎正人等。

《海药本草》,不但补遗了不少曩昔本草书所未载的新药,并且对曩昔本草记叙的部份药物,做了增加或订正过失。同时洪量收载了香药种类50多种,对外洋输入的药物和补遗华夏脉草学方面,做出的孝敬是庞大的。

后唐进士的《药谱》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纪录:《药谱》,别名《药名谱》,为后唐进士侯宁极所撰。成书于后唐天成年间,为《说郛》之一。侯宁极的《药谱》“尽出新意,考立别名”。对种药物的称呼加以转变,变为不为人知的文字暗语。如牵牛曰“假正人”,川乌曰“昌明儿童”,黄芪曰“百药锦”,黄芩曰“苦督邮”,石楠叶曰“冷翠金刚”,沉香曰“远秀清”,神粬曰“化米老师”,白芷曰“三闾小玉”等等。

元·陶宗仪《说郛》、宋·陶谷《清异录》、清·汪汲《怪疾奇方》等书,均收录了相关《药谱》的实质。

《药谱》如斯异名,似存奇异。但对协商古籍药物称呼和别名,可做为参考质料,若撰以之引用炫奇,或做处方用名,则有弄虚做假,多此一举之弊了。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tongpi.com/tpgj/13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广东海桐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